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为什么特斯拉和蔚来一直在烧钱,在资本市场却还有人追捧?

2018-10-10 浏览:4598 评论:0

在前篇文章《当无人驾驶L5实现的那天,现在90%汽车品牌都会死去》中我们谈到了一个观点:各个行业不同时代的垄断寡头,在面对科技发展转型的滚滚潮流面前,都是很难转型成功的。

从柯达到诺基亚,巨头倒下时候被人们遗忘的太快,只是呻吟两下,甚至都没有发出像样的响声就死去了。

今天我们来大致解析一下,为什么看似拥有更多资本和资源的大型企业,在面临时代转型的时候都很难成功。

而像蔚来、特斯拉这种一直在烧钱的新兴车企,却也有资本追捧?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要清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企业成为巨头,走向资本化是必然过程。比如特斯拉能够在一直亏损状态下走到今天,完全是靠资本力量的支撑。

几乎很少有商业巨头会是个人公司,公司在发展和证券化的过程中,每家企业都成为了大众的公司。会有投资机构持股,或者个体投资者持股。我们统称为股东们。

海底捞企业精神做的很美好,年年盈利增加。但张勇也最终走向了资本扩张的道路,因为这是一股神奇的让人难以拒绝的力量。

美国是一个从东部建国的国家,西部曾经是一片慌蛮。华尔街在美国西部开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经有人这么形容那个时代的美国,只要你拿出去西部建铁路的计划书在华尔街振臂一呼,就会有无数人拿着钱来找你。

它推动了那个时代美国爆炸式的扩张和发展。

因为经济和资本说穿了就是信心。“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并非是夸大之词。

《小王子》里边有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先去收集木头,而是应该先激发大家对大海的渴望。

在黄渤最新的电影《一出好戏》中,其实就是是讲了这样一个经济学道理。

但是马克思说: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的存在前提就是人类是有原罪的,是贪婪的。所以资本可以催生现代世界上的壮举。但是因为它的逐利性,也会成为企业转型最大的桎梏。

被资本绑架的企业发展

当一个企业有了稳定的盈利模式,并且盈利逐年增加,自然会被资本看好和追捧。但是当面临转型的时候,会有很大来自一部分股东的阻力。

一个企业每年的研发成本一般是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调整的,这样才能保障股东们的盈利空间。一般大型车企研发支出在销售额中的占比在5%至5.5%这一范围。

比如之前宝马公布了2018年的研发支出在销售额当中的占比约为6.5%至7%,达到创纪录的70亿欧元。这已经是几乎冠绝所有同规模的车企了。

任何一个大型企业,照顾股东的利益一定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最优先的考虑,要不然股东把企业创始人踢出局这种事情,历史上也常有发生。

乔布斯因为要加大投入新电脑Macintosh,导致被当时苹果公司董事会开除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就不再赘述了。这里只引入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史蒂夫·乔布斯传中写的一句话:

“史蒂夫在那个年纪并不太了解公司经营。苹果公司推出的丽萨(Lisa)失败了,Apple 3电脑也宣告失败。Apple 2电脑接近产品寿命的终点,这家公司需要现金流,才能为Macintosh电脑的开发提供资金。”

作为大家眼中最成功的教育企业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表达过后悔让新东方上市。

在2011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俞敏洪对着台下的数百人说,“新东方上市,带了一个好头,也带了一个坏头。”

他说:“就像你娶了一个你完全把控不住的女人一样,很难受,你又爱她,但是她又不听你的话。”

此前,他在给员工的群发邮件里写到,“上市让新东方在一瞬间从对内的关注转向了对外的焦虑,从关心学生的感受转向了关注股市的动态,从关注教学质量转变为关心数据的增长……这些转变正逐渐吞噬新东方的价值体系,模糊新东方的方向。”

大企业保障企业现阶段盈利增长是第一要务

目前汽油车就是当时苹果的Apple 2,无人驾驶的电动车就是那时乔布斯的Macintosh。

排除国家政策补贴的特殊情况,作为一个成熟大型车企来说,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动车,都是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且入不敷出。但卖汽油车是盈利的,是稳定的。

这时候一个职业经理人该如何抉择?

为了现阶段企业利润,大型车企要在重点保障目前还在盈利的汽油车产业基础上,然后再分出一小部分成本在未来的无人驾驶电动车研发,才符合股东们的盈利需求。

如果职业经理人给股东们讲一个未来20年不赚钱,公司彻底改头换面,100%投入无人驾驶电动车,但是可以让公司20以后成为世界第一出行企业的故事。

股东们一定会认为这个职业经理人是个赌徒和疯子,就像当年被挤出苹果之前的乔布斯。

当然了,不排除有一部分股东会喜欢这种all in的想法。

但是成熟的资本家们一般会选择分摊风险做法,就是一边继续让公司保持现在的盈利状态,另一方面以非常低的成本投资全力发展未来汽车模式的新兴企业,比如特斯拉和蔚来。

这种投资用一个大家经常能听到的词汇来说叫对冲。

当一部分企业拿着投资,全力冲刺奔向未来的时候。大型车企则又要兼顾赚钱,又要思考怎么转型。

这就是资本对于大型车企的桎梏,它涉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而资本永远是趋利性的,它是无情的。

卖出一台不赚钱的新能源车,就要少卖一台赚钱的燃油车

如果资本是来自外界最大的阻力,那么企业已有的组织架构,就是来自内部最大的阻力。

成熟企业因为内部组织架构已经很成熟且稳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很明确。但是如果开辟出一条新的业务,那对原有的组织架构是一个强力冲击。

尤其是同一品牌中,汽油车和电动车这种存在竞争关系的业务。新的业务每发展一步,就会蚕食掉原来已有还在盈利的老业务。

这对于公司的组织框架来说,是一个剧痛的重生和转型过程。上篇文章中已经举了柯达的例子对此进行说明,这里便不再赘述了。

引申到车企,就是每卖出一台不赚钱的新能源,就要少卖一台利润丰厚的汽油车。

所以为什么资本会非常看好特斯拉这种新兴造车企业,哪怕它不盈利也会受到追捧?

就是因为它们从建立的那个时候开始,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存在的。公司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向着一个方向制定的,不存在转型的问题。

只要方向正确,公司的发展就是越来越好的。在公司起步阶段投资,虽然风险大,但是成本低,对应的未来收益也就高。

如果喜欢NBA的读者应该很熟悉,04年湖人队面临一个抉择,是留下稚嫩的科比,还是当打之年的奥尼尔。两者不合只能取其一。

湖人队选择了科比,未来两年之中科比带领的湖人队只在季后赛保级线上挣扎,成为联盟鱼腩。奥尼尔在去了迈阿密之后又取得了一个总冠军戒指。

但是又过了两年,奥尼尔老了,在不同球队之间流浪。科比成长为NBA继乔丹之后的最大IP,两夺总冠军,为洛杉矶赚的盆满钵满。

因为湖人队是一个人的,所以老板能有壮士断腕之勇。但已经走向资本化的企业不是一个人的。

简单来说当时代面临转型的时候,那些大企业背后的资本方们会怎么做?

就是把目前投资公司已经赚到的钱,放在未来将会赚钱的公司上去。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