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其实11.23万起的威马EX5,是中国电动汽车的一道分水岭

2018-09-13 浏览:2329 评论:0

金庸在《神雕侠侣》里头有这样一段,虽然不太起眼,但却很有意思。

周伯通忽道:昔年天下五绝,西毒、北丐与中神通已然逝世,今日当世高手,却有哪几个可称得五绝?

于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变成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

其中,“西狂”就是杨过。这一次华山论剑,堪称一道时代的分水岭,清楚地划分出过去和未来。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这道分水岭不是别人,就是刚刚上市的威马EX5。

原因就在于这部车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300-460公里,指导价18.655-24.73万元,补贴后售价仅仅只为11.23-16.48万元。无疑,这一售价颠覆了我们所有人的认知。

犹记得威马联合创始人陆斌在公开采访中曾坦言:要做新势力的领先者!

虽然这句话说得很委婉,但我们能感受到威马“追求极致”、“追求第一”的执着。

“定位”大师里斯曾说过:用户的心智只关注第一,几乎从来都不怎么在乎第二。

“第一”永远是最闪亮的存在,就像我们一提到电商就会想到阿里巴巴,一提到搜索就会想到百度,一提到社交软件会首先想到Facebook......

因为它们是“先行者”,所以也就第一时间占领了用户的心智,这也是奔驰多年来一直强调自己是“The Best”的重要原因。

第一个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

一提起“智能电动汽车”,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贵”。

面对造车新势力动辄二三十万起步,甚至四五十万的产品时,“贵”成为我们普遍且常态的感受。

也正是因为“贵”,让消费者始终缺少一个选择“智能电动汽车”的强势理由。

说到底,任何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特斯拉,还是野心勃勃的造车新势力们,他们统统都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自己制造的电动汽车能否对同级别、同价位的传统燃油车形成“替代效应”?

所以,是买一台更豪华的奔驰E,还是选一台代工生产,同等价位的造车新势力产品?

是选一台帕萨特,还是那台代工生产,也是二十万起的造车新势力?

显然,这是消费者们闭着眼睛就能做出的选择。

但威马EX5的到来,一举把“智能电动汽车”拉到十万元区间,则使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效应”清晰起来。

十万元价格区间,是自主品牌的自留地,也是传统的自主家轿、自主紧凑级SUV的主阵地。

是买一台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自主燃油车,还是买一台科技爆表、颜值性能俱佳的“智能电动车”?

这个问题直白的就像是“诺基亚和小米,你选谁”一样,对很多人,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这也是个闭着眼睛就能做出的选择。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威马也通过“性价”优势树立起自己的比较优势。

在智能电动汽车阵营,威马是性价王者,同等级别,我们可以比价格。

一旦遭遇传统汽车阵营,威马是智能王者,同等价格,我们可以比级别,可以比智能化程度。

威马的路径很清晰,它不是锦上添花式的让富人多一台大玩具,而是要跟传统燃油车贴身肉搏,让普罗大众花最少的钱,用最智能的电动汽车。

无论你承认与否,今天的威马跟当年初出茅庐的小米有些像。

彼时市场的格局是巨头的天下,诺基亚、苹果、三星三强鼎立,其次是摩托罗拉、HTC、LG等第二阵营跨国品牌,第三阵营是天语、金立、TCL、中兴等品牌,垫底的则是联发科扶持起来的华强北。

对于当时的手机产业来说,小米是门外的野蛮人,而且还是襁褓之中的婴儿。

但雷军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跨国品牌同等配置,且售价动辄三四千元价格水准的智能手机,一举拉低到1999元的水平。

他将“性价”基因赋能小米,赋能智能手机,于是中国的手机江湖才有了今天的“雷军故事”。

雷军曾经说过一句话,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实际上,“厚道”就是“性价”的另一种描述,每一次小米的新品发布会,CPU、内存、摄像头......林林总总的产品力解读几乎成了一场马拉松。

与三星相比,小米的“性价”法门也有了新的归纳:

——不外乎“一半价格,一样性能”。

在这一点上,威马与小米何其相似。令人吃惊的售价背后,威马EX5并未放松对设计、科技的追求,相反,它还刷新了细分市场的很多标准。

一方面,威马EX5是有颜值的。

它的整体造型凌厉前卫,锋利的雾灯造型充满运动感,贯穿式腰线流畅,车门采用隐藏式把手设计。

另一方面,威马EX5也是有内涵的。

作为一款要"用得起、用得爽"的智能电动车,威马EX5自然少不了丰富越级的科技配置。

比如进入车内,中控台亮点集中于12.3英寸互动全液晶数字仪表及12.8英寸悬浮式智能旋转屏,为内饰营造出极强的科技氛围。

在主被动安全配置上,专属人脸识别技术、胎温胎压监测、定速巡航等均为全系标配,无论是行车感受还是乘坐舒适性方面,威马EX5都给予了保证。

此外,围绕车主专属ID打造的语音控制、远程遥控、智能导航、紧急救援还能够带来智能便捷的用车体验。

这其中,许多配置对于其他SUV车型通常都属于中高配版本,而威马EX5则为全系标配,这不仅是威马EX5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和满足,也使其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普惠性,威马汽车的厚道不需多说。

雷布斯一句“Are you OK?”让万千米粉兴奋,而威马EX5此番公布售价,何尝不是如此呢?

第一个C2M客制化的践行者

作为一种价值发现,商业模式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时代变了,商业模式也要发生改变,对于汽车市场也是如此。

过去,定制化是劳斯莱斯、宾利等豪华品牌的专属,现如今,威马也加入了这一阵营,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一个吃螃蟹的”。

创立初始,威马汽车便确立了C2M客制化生产方式,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制造过程中,从订单生成到排产制造,都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客制化生产。

威马的C2M客制化理念,是一种销售新思路,也是威马汽车与用户连接互动的纽带。

简单来说,它改变了过去先有产品再找用户的模式,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和消费场景服务。

C2M客制化于威马EX5上实现了落地。在公布威马EX5全系车型售价的同时,威马汽车也提供了Lite探索版和Extra创新版两个选装的选择。

根据威马汽车公布的威马EX5选配单来看,威马仍旧从用户需求出发,主要将选装配置集中在舒适、驾乘体验和科技互动等方面。

基于威马的C2M客制化理念,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用车习惯的配置,相比较传统汽车行业将车辆和选配捆绑销售的惯例,威马的选装配置价格更加透明,也延续了威马EX5智能电动车普及者定位带来的普惠性,让用户花更少的钱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更能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创立伊始的DELL,它是全球商业模式的革新者。

当年的DELL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话直销等线上方式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这种直接销售的方式使得厂商能够和客户充分而直接的交流,用户不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搭配产品的零部件组装,而且能随时看到相应配置的价位变化。同时,通过DELL网站,还可以随时查询订单的进度。

这种方式既为客户提供了个人化的贴心服务,也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流通成本,从而为“零库存”占领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俨然,威马就像是当年的DELL在渠道、售后、使用习惯上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

汽车制造不再是厂家的拍板决定,汽车的销售不再是经销商独家专属,消费者的意见正在从购车清单和购车预算,全面渗入到厂家的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

据悉,威马EX5已经整装待发。它在9月12日停止预购,并于9月15日开启整车定制的定金交纳工作(大定)。

大定开放顺序将按照前期预售订单支付的先后顺序,分批次进行。最终于9月28日晚10时,全面开放公众在线定制。

第一个运营闭环的实现者

陆斌说,“希望凡是以后有陆地的地方,都有威马和威马合作伙伴的身影。”沈晖则说,“我们的目标是改变大众的出行方式。”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畅想,而是威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因为它最终想要建立的是一个“智慧共享生活”,一个足够智慧、足够全面的生态。

在制造方面,威马砸了67个亿在温州自建了“智能工厂”,并且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以三电系统为核心,包括120项整车级试验、3400项系统级试验、14000余项零部件级试验,以及34项标定试验完善的试验认证体系。

在公众最为关注的电池上,所有车型电池全部升级为VDA高能量密度方形电池模组,内阻小电芯少、结构设计合理等安全优势,确保了电池安全和产品价值的提升。

与此同时,威马EX5在开发过程中测试车辆达400余台,累计验证里程超300万公里,累计试验时长达10万小时。

在渠道方面,威马汽车正在通过新4S模式与智行合伙人一起,以求为用户带来一站式的高效高品质用车和出行体验。

在服务方面,威马的“6*6*6先锋服务计划”正式出炉,以6大车主基本权益、6大充电解决方案、6大先锋服务特色,为用户提供全场景、全时段的便捷服务。

比如说,终身免费流量、实时云端服务、家用充电桩首次安装的免费权益终身保留等服务条款,均是针对用户调研采集的痛点进行设计,再一次为用户带来了价值升级。

同时,威马也有意布局共享出行市场。

2017年9月,威马带来了其智慧出行品牌“GETnGO即客行”,计划覆盖共享单车、旅游租车、网约车、智能接驳、无忧充电、私车私桩共享等创新用车服务的综合规划。

与此同时,威马也曾跟哈罗单车开启“4+2”合作,用四轮+两轮的方式,覆盖更大的共享出行场景。

可以说,威马从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和用户运营等方面,通过实现全业务链智能化闭环,来帮助用户达成高效率消费决策,也正是这样的运营闭环,可以让威马汽车达成健康快速的成长。

我们也期待着,熟稔“NO.1理念”的威马汽车,能将引领新消费的幸福感,慢慢渗透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那些憧憬中的星辰大海,会如约而来。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