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桃李自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面临着缺芯少电、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些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了。此前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新能源车企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来应对困境。最初大家都以为涨价仅限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毕竟目前其正是目前的市场热门,需求大涨,价格水涨船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汽车行业的涨价势头现在正从新能源汽车蔓延至燃油车,打响燃油车涨价第一枪的是奔驰,上月初就宣布将对旗下部分车型进行调价,涨幅最低为900元,最高达12.1万元,随后包括宝马、长城、上汽大众等品牌也宣布涨价,宝马更是两个月内第二次涨价了。

那么燃油车涨价是跟风新能源汽车,还是真的被逼无奈呢?笔者认为,这波涨价更多的还是无奈之举。按照常理来说,目前新能源汽车大热,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而且油价上涨等因素也让燃油车的劣势进一步凸显,所以对于燃油车来说,目前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在价格上打出优势来,也就是说,降价销售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跟风涨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于燃油车来说都没有好处。当然,此前也有人认为燃油车涨价是汽车厂家为了制造汽车行业将会集体涨价的假象让消费者有危机感,刺激消费者买车。说实话,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太可能,首先目前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在涨价,只是个别的品牌涨价显然不会影响到消费者,毕竟除了这一个,市场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竞品,大部分消费者肯定会选择价格上更具优势的产品。

另外,汽车本身也并不是什么必需品,不像柴米油盐那样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汽车涨价,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弃购买,等待其降价就行。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如乐观,疫情导致不少人失业,普通人过好生活都难,谈何去消费?而车企本身的日子也不好过,四月份除了个别车企,几乎所有的品牌销量都出现了下滑,真要强行涨价,有钱人不缺车,穷人又买不起,最后受伤的也只有车企自己。

关于涨价问题,宝马的解释是受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此前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Nicolas Peter就表示,由于铑、钯、钢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宝马整体制造成本可能增加12亿美元。此外,魏品牌CEO李瑞峰曾公开说到“补贴退坡还能挺一挺,芯片短缺还能熬一熬,即便一直忍受亏损,我们也没有转嫁给用户和经销商。但现在不光是芯片、电池材料成本持续上涨,钢铁、橡胶、铝合金的价格也都在上涨,真的扛不住了。”而根据招商证券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铜和铝的价格均创下近十年的新高。此外,中金公司研报也指出,目前零部件物流运输、员工驻厂闭环生产等运输和人力成本在疫情期间也大幅增加。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汽车行业确实是在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为了保证利润,不得不采取涨价的方式将原材料上涨的困难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一点从宝马涨价的产品类型可以看出。单车利润空间更高的顶配车型由于具备更强的抵抗成本上升的能力,所以这类车型的价格基本没有变动,比如530Li行政型和X3 xDrive30i尊享型都没有价格变动,售价依然为55.19万元和47.98万元。而价格稍低的车型涨价反而最多,比如4系双门车型的涨幅达到了10100元。

由于四月整个汽车市场的表现都不好,而为了挽救这一局面,相关部门和车企都在推出各类补贴和优惠活动希望来提高销量,而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涨价,显然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写在最后:目前汽车市场的走向依旧是变化莫测,根据目前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汽车市场接下来还将会迎来涨价,而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努力协调,努力让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同时一些相关政策比如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等是否延续目前还在研讨之中,消费者目前可以观望一下市场上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新车,如果暂时不急于买车的消费者,笔者建议可以观察一下,等市场趋于稳定之后再做打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