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一个人的拉力赛!

2018-07-04 浏览:4515 评论:0

虽然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与循规蹈矩的生存节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积累,会不禁感叹无论身居何职,也终究难以逃离小人物的微观世界。

对于还保留一丝叛逆灵魂的你我,既然已经厌倦了“重庆森林”的世界,为何不收起行囊,去探寻心之所向的伊甸园。

仔细回忆儿时的记忆,在而立之年踏过全北京的山路则是人生清单中尚未完成的任务,这一次不再纠结,一台车、一只背包、一路向北。

披上多年未穿的赛车服,追随着拂晓第一抹阳光所照耀的方向,而收音机里所播放的《平凡之路》也为这场“一个人的拉力赛”点亮了起跑时的发令灯,在转动的车轮上享受无所牵挂的自由,用心去扩张纯粹的驾驶体验。

城市赛段 拉力之旅正式起表

既然这是一段从“重庆森林”奔往山水丛林的浪漫旅途,与斯巴鲁森林人为伴似乎更具象征意义与仪式感,蓝色的车身涂装配以雪藏于徽标之下的WRC魂,唤醒隐藏于SUV身躯下的公路与拉力潜能。

进入车厢,当拧动点火开关的一瞬间,代号FB25的2.5公升(2498cc)水平对置引擎似乎在排气尾管的伴奏下提前吹响了胜利的号角,进档踩下油门踏板,享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旅途之初,由于将引擎的模式调到了“S”档,因此整台车略显出“神经质”的特性。倘若在通勤时调整到该模式,那么便会纠结于斯巴鲁森林人的异常动力输出。

以本次驾驶的2.5i豪华导航版为例,当调整到“S”模式下,其油门踏板的初段踩踏力道很难掌控,相比于“I”模式,无论是从静止加速还是中段再加速角度出发,瞬间前冲的爆发力令人很难适应,这对于一款用于日常通勤的车款来讲显然并不理想。

而在空无一车的街道中,真正需要适应的莫过于刹车踏板的制动特性,由于斯巴鲁森林人的初段制动力释放极为轻柔,因此需要大力进行制动。当然,倘若能够适应这一特性,优点在于不必过于绷紧神经地精确掌控制动踏板的踩踏力度,这无疑是一种写艺般的制动特性。

虽然这些特性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缺点,但倘若了解斯巴鲁的赛车血统,那便会爱上这些特性,更为“神经质”的油门响应速度可以帮助车辆更好地完成出弯加速,而后段更强的制动力也可以在技术角度避免进弯前,第一脚刹车力道不足的尴尬。

在加速的过程中,随着油门踏板的深度变化,电子节气门也与之同步开启,随之而来的便是曲轴,活塞与连杆等部件的加速旋转,扭矩被高效的全时四驱系统传递至四只驱动轮,并且车轮不会产生明显空转。

柏油路段 享受30公里山路驾驭

虽然本次旅途并未设置有目标终点,也没有奖杯与欢呼声,但在踏入驶向山林的道路上,会瞬间点燃心中的驾驶欲望,在这条全长超过30公里的山路中卸下所有的烦恼,只记录下此时此刻。

斯巴鲁森林人的综合潜力在这条融入了上下坡的山路中得到了释放,在解除城市公路的封印后,无论是高速弯或是减速弯之中,斯巴鲁森林人所展现出的赛车血统依旧与90年代车款不谋而合。

引擎构造与运转特性

由于斯巴鲁森林人的引擎具备177匹马力的动力输出,即使尚未达到6000RPM的最大马力区间,在极为灵敏的油门响应与节气门开度下,可以保证引擎在低转速区间的加速表现,足以应对上坡路段所必须面临的重力及惯性影响。

虽然所驾驶的森林人仅搭载了四缸水平对置的自然吸气引擎,但对于2.5升的排量而言,235牛·米的扭矩输出并不夸张,但得益于初段油门的响应与爆发力,使得实际加速表现得到有效提升,相比于高转速下的曲轴马力,在低转速区间的轮上扭矩则更为重要,这在混合了上坡与减速弯的路段非常值得称赞,也还原了拉力赛车的油门调校特性。

既然是驾驶一台具有拉力赛车血统的车款,那么便需要以驾驶赛车的方式来推进斯巴鲁森林人的极限,在低挡位状态下维持较大的节气门开度十分重要,除去在经过减速弯后的加速过程中,全程需要将引擎转速控制在4000RPM上下,保证在高速路段中保持峰值扭矩的持续输出。

与大多数车款所搭载的引擎不同,斯巴鲁森林人的2.5升引擎采用了全铝打造,轻量化的设计不仅体现在中缸部分,包括与凸轮轴,曲轴部分连接的飞轮也经过了轻量化设计,当踩下油门踏板的一瞬间,引擎转速的上升幅度更高,倘若仔细聆听引擎的声音,会十分肯定转速表指针的上扬与引擎曲轴的转速保持同步。

不仅如此,虽然转速的上升速率很高,但在制动时,或是在释放油门踏板的一瞬间,转速回落的幅度也相对较大,这也是为何需要尽可能保持低挡位与抓取精准行车线的目的。

进气优化与散热效能

一台设计优良的引擎需要配合更为完善的进排气系统,斯巴鲁森林人的进气系统设计十分讨巧,虽然并未采用非常简短的进气导管设计,但在进气孔的进口处采用了较大开口的设计,并且将空气滤清器设计在该区域,这无疑增加了进气时的瞬时压力,保证冷却空气在高压状态下不会过度升温,并且提升了进气流速与单位时间内通过空气滤清器的空气密度。

这种设计在上坡路段的感受非常明显,由于1527公斤的车身重量会在这一区域进一步增加负载,因此引擎动力的很大一部分会被用于克服惯性,更强的进气压力与流速会帮助引擎获取更强的新鲜空气,以满足更浓的燃油喷射量,保证足够的动力输出。

在空气流量计与气压传感器的分析下,根据节气门开启角度的不同,多点电喷系统会调配最佳燃油喷射量,这种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进气温度,在引擎长时间的高转速工况下,具有更为稳定的马力和扭矩输出。

由于考虑此款车型的引擎采用自然吸气的形式,因此排气尾管也维持了单侧单出的设计,从口径的角度分析,这种较小口径的设计可以充分保证排气压力的增加,对于低转速区间的扭矩输出有所帮助,但对于高转速区间的转速维持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在引擎处在长时间高转速的驾驶过程中,散热无疑是动力部分做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斯巴鲁森林人并未配备指针式水温表,但在近一个小时的激烈驾驶中,报警灯并未发出警报。

其实对于斯巴鲁森林人来讲,除去防冻冷却液的冷却效能外,其水箱的厚度与撞风面积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围绕于气缸的水道也保证了足够的口径,使得冷却液在循环时带走更多的热量。

当然,在长时间与长距离的激烈驾驶中,引擎温度的增加也会加剧机油的润滑效率下降,并且考虑到水平对置引擎的气缸布局,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单侧的两只气缸很难保证充足的润滑效果,倘若油底壳内未设置有隔板,那么气缸内壁所遭受的伤害将不可逆。

变速箱设定与4WD

在多弯的山路中,CVT无级变速箱无疑延缓了动力的释放,虽然在出弯加速时可以感受到连绵不断的动力输出,但适时可变的传动比会在一些特定的弯角内出现引擎转速无法维持的尴尬。

不仅引擎转速得不到维持,当需要大脚油门出弯时,随着转速的增加,传动比也会发生变化,低于当下所需要的最佳传动比,虽然制动、转向与加速的过程可以一气呵成,看起来不拖泥带水,但整体节奏感则慢了半拍。

倘若将变速箱调整到手动模式,那么6前速的设定还是可以保证充足的扭矩被传递至驱动轮,在低挡位状态下,可以维持较高的传动比,保证引擎高转速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动力完成出弯加速。

虽然手动模式可以弥补设计上的不足,但此款变速箱并不会在刹车退挡时完成补油的动作,虽然有些遗憾,但对于一款CVT变速箱来讲,要求过高则意义不大。

就斯巴鲁森林人而言,不得不称道的便是配合中央差速器的全时四驱系统,抛开智能化的动力分配与高效的动力传输,这套系统的价值在于能够配合引擎及变速箱,使车辆以中轴线为准,使得车辆在全力加速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方向的稳定,不会受到任何程度的扭矩转向困扰。

底盘设定与悬挂结构

斯巴鲁森林人的动力总成并非仅仅服务于动力输出的范畴,更多则是辐射到车架的匹配。其中,最为直观的体现便是可以达到理想中的重量分布(左右50:50),使得车体重心能够坐落于中轴线位置,并且使斯巴鲁森林人的角重量平衡达到接近完美的状态。

虽然斯巴鲁森林人采用了承载式车架,倘若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其引擎的顶部低于两侧前避震器的塔顶,这均要得益于水平对置引擎的低重心设计优势,从而对弯中的姿态有所帮助,不会因较高的车体重心导致侧倾幅度的增加,最终通过悬挂系统与避震器,减少外侧前轮被施加的压力,延缓转向不足的时间。

对于斯巴鲁森林人的悬挂系统来讲,虽然其前悬挂为麦弗逊结构,但通过避震器塔顶的倾角可以观察到其较大负外倾的设计,这对于弯中的稳定性来讲帮助很大。

在转向的过程中,考虑到制动与离心力的影响,外侧前轮所遭受的负荷最大,在车体倾斜的过程中,更大的负外倾可以在第一时间配合避震器,承托住负重最高的前轴,使得重心尽可能少的出现横向位移。

相比之下,虽然多连杆设计的后悬挂在运动轨迹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但真正的优势展现则是避震器的阻尼与螺旋弹簧的支撑性。

避震器调校与阻尼设定

当车辆处于加速的过程中,强度更高的螺旋弹簧可以有效支撑住车体尾部,避免长行程的前悬挂在车头上扬的过程中过度拉伸,保证前轴与后轴的驱动轮能够有效附着于路面,保证充足的轮胎抓地力。

由于所行径的山路中涵盖了年久失修等诸多坑洼路段,因此对于避震器行程与阻尼的设定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在避震器的行程部分,斯巴鲁森林人的自由行程相对适中,在经过一些桥头跳路段时,虽然车体已经出现了明显弹跳,但较长的自由行程则能够使四只车轮在第一时间附着于路面,并且在落地的一瞬间依靠足够充足的强度行程承托住车身,从方向盘上完全感受不到多余的震动。

但这种长行程的设定也存在一些弊端,那便是需要适当降低螺旋弹簧的强度与避震器的回弹阻尼,以保证其自由行程的长度不会过多地遭受阻尼与弹簧强度的限制。

总体而言,斯巴鲁森林人在上述部分的调校还是达到了平衡点,虽然稍弱的回弹阻尼与弹簧强度可以有效弥补车辆在颠簸时的不稳定状态,但在高速转向的过程中则会受到限制,毕竟对于量产车来讲,避震器的压缩阻尼会略低于回弹阻尼。

考虑到这些因素,等距的螺旋弹簧便不适合于斯巴鲁森林人,而从实际的驾驶感受出发,即使在中高速转向的过程中,车身外侧并未出现过度的倾斜,相信这与两端强度稍弱,中部强度更高的螺旋弹簧不无关系。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当驾驶斯巴鲁森林人通过中低速弯角的过程中,即使对弯道的判断产生轻微的误差也不必惊慌。要知道,在山路中存在很多具有欺骗性的弯角,在进弯的过程中会给驾驶者造成一种能够以较高时速通过的假象,但随着深入弯心,会发现弯道会逐步收窄。

在通过此类弯角的过程中,甚至一度认为将会出现明显的转向不足,但这套全时四驱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分配驱动轮的扭矩,帮助轮胎找回抓地力,通过动力转向的方式将车身推进弯心。

需要特别赞扬的还包括了斯巴鲁森林人所配备的真皮座椅,得益于座椅的包裹性表现,即使在弯角中面临明显的离心力,也不会出现过度的身体晃动。原因在于虽然其座椅尺寸很大,但坐垫与靠背内部的发泡棉非常松软,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能够将身体完全包裹住。

车体重心相对论 高低位置需综合考量

其实对于斯巴鲁森林人这样的SUV来讲,并非无法激烈驾驶,倘若从整车的重心进行考量,那么会发现,虽然其重心的绝对位置要高于力狮等车型,但在更多时候,真正左右车体在弯中姿态的则是其重心的相对位置。

考虑到斯巴鲁森林人的车身较高,那么在低重心的设计下,其重心的位置更加贴近于底盘,这远优于车身高度较低,但重心则接近于车身顶篷的设计。

在标准胎压下,18英寸的铝合金轮圈配合扁平比相对合理的轮胎,能够保证轮胎在过弯时维持合理的形变,不仅可以获得更强的抓地力,对于转向与制动时的支撑性也不会造成过多的影响。

不仅如此,其刹车系统的稳定性也要得益于平衡的车架构造,当全力踩下制动踏板的一瞬间,极强的制动力并不会造成车头的大幅度下沉,考虑到斯巴鲁森林人的悬挂系统与避震器的阻尼设定更为倾向于韧性的设定,因此位于车体中轴线位置,且更加靠后的重心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制动的一瞬间,重心并不会像诸多车型一般极度前移,并且其中轴线位置的重心也不会使得左右前悬挂的负重失衡,对于轮胎的抓地力影响不大,保证车身在极限制动的过程中直线行驶,不会产生多余的晃动。

俯瞰山路 回归自我

在这段混合了上坡与下坡的山路中,不仅能够更换一种维度解读森林人的整体驾驭特性,也是一种自我压力的释放与救赎。

当进入每一处弯角时,不会知晓出弯方向的景色,但只有在此时此刻心无旁骛,才能享受到纯粹驾驶的精髓与奥妙,原来很多烦恼并不值得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只需要完成加速、制动、退挡、转向、再加速便可以将懊恼的情愫一扫而空。

拍摄花絮:

由于当日气温非常高,尤其在拍摄场地的气温已突破40摄氏度,因此在为期四日的拍摄过程中,无论是负责摄影、摄像以及后期剪辑的王超老师,还是负责驾驶拍摄车与后勤保障的张润桐老师,我们三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暑现象。

虽然在烈日下身披赛车服是一件非常难捱的事情,并且两位负责拍摄工作的老师也一度出现了头晕恶心等现象,但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有人并未展现出任何懈怠之意。

在此,我们谨以此文章与影片献给业内所有媒体同行,其实那些并未出现在镜头内的媒体老师才是真正的英雄,并且Myautotime也携全体同仁对王超老师(图一)、张润桐(图二)老师以及提供技术指导的金东亮老师表示最为诚挚的感谢。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