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为何法国不造大排量豪车?原来真相是……

2018-07-04 浏览:12.50万 评论:33

纵观老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你会发现法国是一个奇葩。这个国家,爱玩赛车,勒芒、F1、拉力赛一样都不缺,而我们却看不到一辆缸数超过8的法国品牌超级跑车;这个国家,奢侈品满目玲琅,而我们却看不到一辆超过百万人民币的法国豪车。

再看看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哪个没有知名的超跑和百万级豪车?偏偏法国没有。

▲ V12的现代法国车?对不起,从没量产过

要知道,法国是欧洲地区历史悠久的大国,曾多次对英国、德国、意大利发动战争,曾是引领西欧发展的强国。

直到今天,法国在科技、工业、经济上还十分领先。但就是这样一个欧洲大国,尽生产小排量、平价的车,未免让很多人觉得奇怪。难道法国人不追求奢华吗?也不是。实际上,这跟法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相关,主要有四点原因:

1、庞斯计划:饱受争议的政策

要谈这个问题,我们回到上世纪初叶,确切地说是1929年,那时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影响到全球各地,包括西欧。当其他欧洲国家饱受折磨,法国却进入本国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有无数个汽车品牌如雨后竹笋般成长,就类似今天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一般。

▲Panhard et Levassor Cabrio-Coupé Pourtout

但经济危机没波及到法国只是短暂的假象。毕竟法国走上资本主义的步伐比其他西欧国家晚一点,属于“慢热型”,不久后,法国也吃到了苦果。尤其进入30年代,这场灾难的杀伤力就呈现了,雪铁龙在1934年就负债累累,其他主流厂商也赚不到什么钱。

▲雪铁龙工厂

虽然那时法国汽车品牌的数量达到50家,但在1939年,法国汽车总产量甚至还没1929年高,排名在德国、英国之后位居第三。可以说,法国汽车到了上世纪30年代相当于进入黑暗时期。

当然衰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经济危机,还有汽车工业太分散,不够统一,这样不仅会影响投资效率,而且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和制订合理的车价。许多车企倒闭都因为生产方式不合理,从而影响到产品竞争力。

另外,在1939年,德国法西斯主义开始疯狂扩张,发动对法国的战争,法军全面溃败,导致很多法国车企受影响。到了40年代初,所有车企都不好混,很多车企被炸或沦为德军的代工厂。为了挽救本国工业,法国政府着手干预和重组。

▲ 二战时期被炸的雷诺工厂

说到政府干预,这里有个时代背景。上文提到德国入侵了法国,而由于法国曾在一战时牺牲了众多生命和财力,所以一战后很多法国国民都厌战,包括统治阶级。

当时法国政坛存在着“维希法国”和“抵抗的法国”两个极端,前者以罗贝尔·布拉吉、德里厄·拉罗歇尔、马塞尔·戴阿为代表,甘愿出卖国土以谋求德国法西斯停战,从而暂时维持法国的和平。而后者以戴高乐为代表,愿为“法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斗,并成立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为了安定国民人心,采用许多强有力的政策发展经济,其中一个就是掀起大规模的国有化浪潮。1944年,雷诺汽车、法国航空公司等巨头都收归国有,甚至连大银行也国有化,效法苏联走计划经济的路子。所以,政府干预是那个年代的正常特征。

德国法西斯投降后,法国终于可以静心搞本国汽车重组的事情了。1946年,庞斯计划诞生,实际上相当于法国汽车工业重建的“五年计划”。

它是以计划发起人的名字命名,将法国本土的车企分成两大类——商业用车(比如卡车、客车等)和乘用车(就是通俗说的私家车,能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也出口国外)。

初期先围绕7个大品牌做工作,它们分别是雷诺、雪铁龙、标致、Panhard、Berliet、Ford-SAF和Simca。雷诺和雪铁龙因为是法国数一数二的大车企,所以获得最多的权限,允许自主独立运作,但其他五家就要分组别了。

比如标致要和Hotchkiss、Latil和Saurer合为一组;Berliet要和Isobloc和Rochet Schneider合为一组;Panhard则和Delage-Delahaye、Unic、Bernard、Laffly组成“法国汽车联盟”。这些组是根据各家厂商的特点来划分的,有点模糊和理想主义,由庞斯计划的要求给它们指派需求和任务,以更合理生产商用车、私家车等。 

现在说说更多人关注的私家车方面,庞斯计划是这么分工的:Simca和Panhard生产走量的畅销车,而雷诺和标致生产平价的普通汽车,雪铁龙则生产高端一些的车。

可到实施过程中,庞斯计划并没按预想的来弄。比如雷诺还被指定生产如4CV这种畅销车,而Simca也造其他级别的车。

▲雷诺4CV

标致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很享受国家分配它的普通车任务,但到了1965年,也禁不住热销车的诱惑,推出了204。雪铁龙也是,如果它能造好高端车,也就不会在1948年推出2CV了。

我想,如果庞斯计划预先跟各家车企做好深入沟通,了解各家的擅长点和需求、背景,那么执行起来将更合理。结果到最后,只有四家车企混得好,分别是标致、雪铁龙、雷诺、Simca。

其他的像Panhard只能算苟活,Dean品牌最后没发展起来,越来越小,倒闭了。庞斯计划把很多小规模车企都逼上了死路,尤其很多是豪华品牌,本来产量就不高,还要分配他们去造不符合自己定位的车,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庞斯计划有种种不好,但也有它的优点。它将法国本土汽车进行国有化和统一管理,相当于有政府“罩着”,保护最有实力的汽车品牌,优胜劣汰。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欧洲国家的汽车工业都没落了,以英国为例,大部分品牌都被国外瓜分掉,比如MG被上汽收购、劳斯莱斯属于了宝马、宾利属于大众;而瑞典,沃尔沃早就属于吉利,萨博死了;意大利呢,很多车企都划给菲亚特。

相比之下,法国的汽车品牌混得还可以,虽然不像德国那么强大,但标致、雷诺、雪铁龙、DS这些老品牌都完好地保留下来,主要得益于庞斯计划和国有化的保护。

2、戴高乐:一名提倡节俭的总统

二战后,戴高乐成为法国的元首,建立“第五共和国”。他本身就是一个提倡节俭的人,在组建临时政府时,就为解决国家财政危机采取了许多临时性措施,其中有一项是对奢侈品征收500多亿法郎的高额附加税。登上总统位置后,他以身作则,自己的座驾也不是大排量的豪车,用过6缸的雪铁龙Traction Avant,也用过4缸的DS 19。

3、70年代的石油危机

法国在二战后的重建速度没有那么快,主流车企还是以生产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为主。加上戴高乐上位,几乎没有哪家车企敢涉足昂贵的大排量车。即使后来戴高乐于1970年逝世,车企们也没什么机会研发大排量车,因为到70年代末,石油危机爆发了,谁搞大排量谁死得快。

▲ 法国的跑车品牌Venturi,造型很有超跑范儿,可惜不是大排量发动机

4、法国人民已接受国外的豪车

石油危机过后,世界汽车格局基本定型,法国人民都知道德国的豪华轿车品质最好、英国有诸多大排量的贵族豪华品牌、意大利盛产大排量超跑,所以有钱的法国人买这类车,基本第一时间偏向考虑德、意、英的品牌。

而由于法国剩下的雪铁龙、标致、雷诺几乎没有大排量民用车的经验积累,所以他们没敢随便涉足这块领域。

AL频道小结

也许,法国没有大排量、昂贵的豪华车还有其他的原因,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上面四点原因。我们不能说法国的汽车技术水平差,而是每个国家走过的路不一样。

法国在上世纪初也有搭载大排量发动机的汽车,比如V12的Avions Voisin,还有早期的布加迪。不过,最终都没活下来。只能说,法国的汽车黄金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标致4008

官方价: 16.77-23.37万

级别: 紧凑型SUV

排量: 1.6T1.8T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