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比亚迪有一天登上热点,不是因为新车,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员工跳楼。
4月19日、4月25日晚上10点、26日中午12点多,比亚迪长沙一工厂内,先后发生了三起跳楼事件。
三天时间,三起跳楼,这种频率,让人想起了几年之前的富士康。

有内部人士跟媒体透露,都是个人原因,跟企业无关。
比亚迪当然不愿意背这样的黑锅,尤其是现在的比亚迪,如果用“如日中天”来形容,也不为过。
尤其是对待员工的权益上,比亚迪做得其实也并不差。
就在4月22日,比亚迪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拟用不低于18亿元回购公司股票,并以“0元”的价格授让给公司1.2万名员工。
按照比亚迪的计划,基本上相当于平均每人可免费获得15万元的股票,14名董监高人员共获得1.26亿元股票,平均每人获股票900万元。其余骨干员工每人平均获得约14万元股票。

对于比亚迪来说,员工持股,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让谁持股,如何持股。
众所周知,让员工持股对企业的好处是,留下那些对于企业发展重要的员工,并且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紧紧绑在了一起,也因此可以激发员工为公司多做贡献。
企业和员工最终双赢。
当然,也可能是坏的结果,拿到股份的老员工排挤其他员工,造成“劣币逐良币”,最后是企业和员工双输。
还是那个问题,这些“钱”给谁,怎么给,很重要。
比亚迪针对外界的评论,给出了下面的回复:“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对象对公司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持股计划设置了持股锁定期以及具有挑战性的解锁指标,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实际上,比亚迪的“钱”并不是“白给的”,是和业绩牢牢捆绑在一起的。
股票分三期解锁,每期解锁比例分别为30%、30%、40%,以2022—2024年业绩为考核目标,三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得低于30%、30%、20%。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和股票绑在一起的是营收增长,而不是净利润。
在4月18晚,比亚迪就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可以说,这份预告让在疫情期间显得尤为亮眼,尤其是其他新能源电动车企业都在为复工复产,如何尽量减少延期交付时间发愁的时候,比亚迪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绩单。
3月份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104878辆,同比增长333.06%;而1-3月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86329辆,同比增长422.97%。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表现尤为亮眼,1-3月份累计销售141514辆,累计同比增速达到857.40%。

多说一句,比亚迪已经在2022年3月彻底停止了燃油车的整车生产,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对于比亚迪插混车型的认可,及比亚迪在燃油车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全力拿下插混,甚至新能源车市场,才是比亚迪种种举动,背后的根本原因。
先是停止生产燃油车,在造车这一赛道上,不再分散精力,更不像其他传统车企一样,“生”不一样名字的儿子,寄希望于多生儿子好打架。而是在被市场认可的基础上,一路狂奔。
接着,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用股权激励,不仅仅是留住核心员工,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企业的最终目标所服务的。
而看比亚迪的股权激励政策,是从2022年就开始算的,这和我们所熟知的很多企业的股权激励并不一样。
很多企业的股权激励,一般都不会从当年开始生效,而比亚迪不同,今年生效,为期三年。
意义很明确,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这三年,是决定生死的三年。

可以说,比亚迪开了一个好头,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盈利达6.5亿元~9.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174%~300%。
反映在股价上的收益,就是比亚迪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22元至0.33元,去年同期的收益是0.08元/股。
汽车销量的上涨,甚至对冲掉了上游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盈利压力。
换句话是,比亚迪给自己员工画的“饼”也许可以成真。
回到最初那条新闻,这家比亚迪长沙工厂,主要业务就是生产汽车整车,车身等,而据媒体报道,这家工厂正是比亚迪DM-i超级混合动力工厂。
不管是狂奔也好,是登顶也罢,我们都不希望再出现这样的消息。
毕竟,“build your Dream”的比亚迪,在完成别人的梦想的同时,也在完成自己的梦想,但是终究,这些梦想,是靠着比亚迪工厂内所有的员工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