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张先生买了辆某合资品牌轿车,开到2个月3800公里时,车辆起步驾驶室能偶尔听到“格叽格叽”异响,到4S店一检查,得到的反馈是“声音属正常范围,不存在故障问题”,张先生上诉无门,内心凉凉感叹“早知道这样,就不买你的车了…”
一、张先生应该买谁的车?
像张先生这样买车碰到麻烦的消费者不是个例,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底国内汽车保有量总计达2.08亿辆,并且每年市场新增销量在3000万辆左右,量的不断增大,汽车产品所呈现出的问题也日益增多。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汽车产品(含零部件)投诉分别为18863、15247和20474件。其中,汽车质量类投诉分别占总投诉的30.5%、23.43%和20.4%,呈逐年降低趋势。
但是,产品性能类投诉占质量类投诉的比重分别为18.61%、32.58%和44.94%,增长趋势明显,表明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性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汽车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大宗复杂消费品,无论你是买第一辆车,还是增购或是换购新车,选择哪个品牌、车型都是一件需要慎重决策的事,好比张先生,他亟需一个能让他放心参考的标准。
二、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
有一个好消息!
2018年6月4日,由中国汽研副总经理周舟主持的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体系框架发布会在重庆市隆重举行,旨在为消费者理性购车提供参考,同时创建消费者端与车企良性反馈机制,为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指导。
出席现场的都是行业顶级领导、专家,包括中国汽研董事长李开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陈奕辉,中国消费者报社副总编辑杨力军,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徐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12315工作指导处高宁。
划个重点,“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的英文全称是“China-Consumer Automotive Driving and Riding Index”,指数制定的原则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出品方有两个,中国汽研+中国消费者报社,可谓是强强联手。
中国汽研作为独立权威的第三方研发测试服务机构,拥有行业一流的试验设备和专业的主客观评测能力,致力于打造安全、健康、智能、驾乘四大指数品牌,旨在构建透明、公正、合理的汽车消费环境。
《中国消费者报》是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全国消费类媒体,成立以来一直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为己任,在消费维权和消费引导方面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三、驾乘指数有哪些内涵?
中国汽研商用车检测部部长王红钢介绍说,“驾乘指数”体系框架主要包括:驾乘舒适性(Comfort)、驾驶性能(Driveability)、操控安全性(Safety)以及消费者评价数据(Data)四个维度。
驾乘舒适性是广大消费者选车、购车时最关注的指标。对消费者而言,好的乘坐舒适感受就是如履平地、深海级静音。驾驶性能是消费者开车过程中最直观感受到的基础指标。操控安全性则作为加分指标,用于突发情况下,考量车辆的车身稳定性和车辆抗侧翻性能。上述指标都在客观测评的基础上,增加消费者评价数据作为调控指标。整个测评工作以客观测试为主、主观评价为辅。
驾乘舒适性客观测试主要包括空间性能和NVH两部分,主观评价方面从车辆异响和启动、运行感受进行评价。驾驶性能客观测试主要是汽车的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两部分。动力性能的评价指标为汽车起步加速和超车加速时间。制动性能分为冷态制动和热态制动,冷态制动主要是考核车辆的制动距离,热态制动主要是车辆制动时的抗热衰退性能,借鉴德国AMS测试标准。
驾驶性能的主观评价主要包含加速性能、直线行驶、制动性能和换挡平顺性四个部分,是对客观测试的补充。操控安全性方面,车身稳定是从紧急避障和ESC试验两方面评价车辆的灵动性,抗侧翻性能则借鉴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标准。好的操控感受就是人车合一,因此操控安全的主观评价包括车辆的弯道性能和移线变道两个部分。
消费者购车养车时,对驾乘舒适性、驾驶性能和操控安全性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见解,因此“驾乘指数”主要通过对汽车消费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使用满意度和投诉两部分数据,根据数据优化评价规程,调整各评测维度的指标权重。
总结一句,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将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标准,同时结合中国消费者关注点、抱怨点和投诉点,共同提出一套标准严格、试验规范、权威公正,既能凝聚业界共识和信赖,又能全面而系统地反映汽车驾乘性能水平的测试评价体系。
四、评价体系与时俱进
中国汽研驾乘指数团队将筛选消费者关注度高的车型进行体系验证研究,并于今年9至10月发布V1.0版评价规程。V1.0版评价规程实施后,研究团队将根据选车原则进行测试评价。预计2019年年初,发布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第一批评价结果。
中国汽研董事长李开国还强调:“对于驾乘指数,每一个阶层每一个时间段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或者过几年以后90后、00后很多,可能更追求汽车的动感,可能50、60后更追求汽车的舒适性,针对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占比变化,我们会推出可能2018版也可能2020版,因为规则体系会不断的修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陈奕辉表示,随着“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围绕驾乘指数相关数据的不断公开,消费者知情权会得到更有力的保护,有利于消费者更理性地购车,也促进车企提高整车质量与驾驶体验,实现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笔者手记:毫无疑问,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的诞生将助力汽车消费进入2.0时代,但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对此郭孔辉院士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驾乘体系我希望它真正能起到作用,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对企业和研发机构起着激励作用,注重研发改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