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电动车“骗补”史

149号公路-太平洋号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未来汽车的无限可能。
+ 关注

前几天小鹏汽车被质疑“骗补”的消息爆了网络,除了广州车展的“车主维权”之外,这应该算是小鹏汽车这一年来最大的公关危机。

之所以说是危机,因为如果是某个用户维权,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如果真的证明“骗补”这事儿属实,那可就是大事了。

因为,电动车的早期发展史,其实一直和“骗补”纠缠在一起:而国家对于这件事的态度,也是绝不姑息。

说起电动车“骗补”,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话说,那是2009年。

因为从这一年起,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开始给予补助。

按照比较官方的说法,“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从此开启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时代。

说句题外话,到了今年,已经补贴了12年,政府花了1478 个亿,补了 191.59 万辆新能源汽车。

再说句题外的题外话,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如果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还是没跑到最前面,真的有点对不起国家。

在最初的三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领域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在推荐车型目录里24种车型,只有7款乘用车。

最开始的工程叫做”十城千辆“工程,以25个大中城市为主体。

当时,主要的领域到集中在公共领域,比如公交、公务、市政、邮局等领域,所以,似乎对于很多厂商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但是从2013年开始,就不一样了。

经过三年的推广,国家决定从2013年开始,补贴范围从试点城市走向全国,推广范围由公共领域面向私人领域。

补贴政策犹如一针强心剂,在2013年商用车的销量即突破一万辆。

也正因为如此,那几年成立了一批新能源车企,要技术没技术,要工艺没工艺,只是为了骗补。

很多“老头乐”的汽车也是那两年大量涌入市场的,原因当然也是为了补贴。

而让很多车企进行“最后的疯狂”的原因,是因为2016年起,补贴进入退坡期,结果就是很多制造商,在2015年年底,为了获得补贴,制造了大量的虚假订单。

到底是多少补贴,让这些车企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呢?

6-8米纯电动客车,正是专家公认的骗补“重灾区”。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后,不少地区还能享受与中央按1∶1发放的地方补贴。

造出一辆新能源客车,就能获得60万左右的补贴。

而实际上,一辆6-8米的电动客车,成本不超过50万,也就是说,补贴就已经超过了成本了。

正基于此,车企蜂拥而至,在其中大发横财。

2015年,客车巨头宇通客车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高达 68.565 亿,高出自己净利润 33 个亿。

更关键的是,上报财政部门申请补贴的车辆,通常会安装多个电池箱,而实际购买的车辆电池箱则大打折扣。

公交车跑不远怎么办?

没关系,每个司机一天3辆车轮换着开。

而骗补的方式,大概有两种。

一种是整车企业全资或参股汽车租赁公司,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拿到国家和地方的补贴;

另一种方式则由汽车租赁运营公司主导,采购整车的同时,与电池企业合作,通过“多采购整车,少采购电池”,从中牟取补贴。

另一方面,市场份额也急速增长。

2014年,比亚迪客车销量为2500台;2015年,包括客车和物流车在内,商用车的定销量约为7500台,总共不过翻了两番。但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份额却同比增长了8倍。

2016年,国家就开始了大规模排查。

在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有的车型参数不一致,有的产品性能虚标,甚至有的电池组数“缺斤少两”,但是即便如此,有些少装电池的汽车仍然获得了补贴。

当年9月,财政部当年9月对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5家骗补的新能源客车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而这5家企业多申报补贴高达10亿元。

情节最严重的是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

到了2017年,也是为了堵住之前到漏洞,2017年1月实施了一项当年被称作“最严标准”的新政:要求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3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虽然“3万公里”的标准在2018年6月被调整为“2万公里”,但对很多新能源车企仍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当然,补贴还是在继续。

2017 年,宇通客车一年就被补贴 48.62 亿,是当年的补贴榜第一名,比亚迪以 47 亿位列第二,中通 16.92 亿,中车时代 15.67 亿。

2019年发布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公示里,有近3万辆车没有通过审核,原因多数是因为行驶里程不满足。

这3万辆车里,有大家熟悉的奇瑞汽车,申报1.26万辆,有6406辆未通过审核,申报7471辆的北汽股份,只有4568辆通过了审核,申报597辆的东风小康,只有73辆通过了审核。

还有一项改革,是从原来的“事先拨款”,改为“事后清算”,这一措施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很多车企资金链紧张。

从2017年之后,补贴的作用转向了“对技术进步对撬动作用”,而且是“扶优扶强”。

中通客车一年的净利润直接下降了 80.87 %,原来一辆客车补贴60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2017年新出的政策之后,补贴的上线是30万。

曾经靠补贴过上好日子的“劣币”车企被逐渐逐出市场。

到了2019年之后,补贴已经开始慢慢淡化了自己的存在感。

原因还是因为金额下降,从2015年到2019年,家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经从10.64 万元降到 5.7 万元。

还是有一句题外话,当年满大街跑的老头乐,都是可以拿到这种补贴的。

十年补贴,超千亿资金,换来的成果有目共睹。

按设想,补贴政策应该在2020年就停止的,不过,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各个大厂还没有明确“内卷”,市场也没有预期的火热,于是,补贴延长到2022年。

说回到小鹏汽车,如果不是这次事件,大概已经有不少人都忽略了,买新能源车还有补贴这么个事了。

不过话说回来,当年的恶意骗补事件,使新能源车这个行业在用户中的口碑直线下降,这几年,靠着一众新能源车企的努力,才让用户重新认可。

那小鹏汽车的这个”乌龙“,确实需要好好解释一下才行了。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989
2021-12-15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