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刺刀见血的价格战,又有多少车企还真正在意消费者?

车驰神往-太平洋号
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车驰神往欢迎您的关注~
+ 关注

1月才走过一半,车企的价格战就又打起来了。降价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同样的产品。但在“史上最强价格战”的背景下,也有质疑声音,车企饱受控制成本的压力,汽车质量还有保障吗?

“已经有车企开始和供应商谈,要对车辆橡胶件的成本做文章了”,这样的消息已经从供应链流传到了4S店的销售嘴里。

2024年,平均每天倒下10家经销商,供应商在大幅砍价中濒临崩溃,车企每卖出一辆车动辄亏损好几万,18家上市车企的利润总和不如一家被唱衰的外资车企。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车企价格战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美好。

价格战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成本控制上。为了降低售价,汽车制造商可能会采用更廉价的材料替代,或者在生产工艺上寻求简化。这不仅影响了车辆的耐用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导致车辆在后期使用中出现更多故障,增加了用户的维修成本和使用不便。

汽车投诉网站车质网数据显示,2024年车质网受理的有效投诉总量突破17万宗,迎来新里程碑,与2023年相比上涨2.6%。消费者反映最多的就是车身生锈,同时该问题还引发消费者对车企“偷工减料”的质疑。与此同时,不少消费者反映车辆疑似存在减配的问题,实际配置与宣传不符。

比如奇瑞汽车。汽车门网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的投诉指数为4540.15,同比上升19.87%,位居投诉榜单第三名。厂商减配毫米波雷达、车机卡顿、氛围灯不亮等问题引发车主集中投诉。瑞虎9车主投诉称,驾驶数月发现自己购买的新车并没有装配厂商承诺的毫米波雷达。奇瑞厂商却称,具体以实物为准。

另外,价格战还可能导致售后服务体系的削弱。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可能会减少服务网点、延长服务响应时间或降低服务质量标准。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车辆后可能面临维修不便、服务体验差等问题。

一位极氪007车主投诉称:“以前维保的时候,极氪还能帮忙打车,2024年下半年赶上极氪的优惠活动换了辆极氪007后,再去店里做冬季检测时,其服务人员告诉我帮忙打车的政策取消了,只能自费打车。”事后,该车主询问了其他极氪车友。车友均表示,打车服务还在,只不过政策改了,只有出现质量问题修车才可以代叫车。对于车企频繁降价产生的“负面性”连锁反应,多数消费者认为,车企这样做是会令消费者寒心的,同样的车型,他们可以接受再降价,却不能接受产品降质、售后服务缩水。

去年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痛斥了当前汽车行业的乱象。李书福直言:现在汽车的价格战越打越便宜,质量越打越差,服务体验越来越差,走下去企业就完蛋了。不仅是李书福,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在访谈中也对“价格战”进行评论。魏建军认为“价格战”导致“车厂光出不进”,容易使汽车产品质量下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接受采访时更是直言:“价格战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些不顾市场需求,盲目生产抢占市场的主机厂。”

不过对于价格战,业内支持的声音也不小,一些专家认为,市场竞争本应遵循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前些年资本在车市的过度扩张才是导致如今内卷严重的罪魁祸首,产能过剩,经济低迷,这样的客观环境下,车企降价是必然的。而即便是价格战之下,也依然有玩家能够保持不错的盈利和竞争力。

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2024年的预计净利润接近或超过400亿元(2023年300亿元),虽然不算特别多,但相比2023年也增长了近100亿。可见,即便在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中,也依然有人能够靠着出色的产品结构和成本管理脱颖而出。

主编点评

无休止的“价格战”使得车辆质量原地踏步甚至下滑,车企售后服务滞后,归根结底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越来越多车企高喊着“用户为中心”的口号,试图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价格战”的刀光剑影之下,希望更多的车企真正在意消费者的所思、所想、所需。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34
01-17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