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既然酒驾猛如虎,那为啥还有人“顶风作案”?

2018-03-18 浏览:1334 评论:0

日前外媒报道,据欧洲交通安全委员会(ETSC)统计,在欧盟成员国内,每年有约5000人死于酒驾。

而为了减少酒驾的发生,该委员会提出了在特种车辆和酒驾惯犯的车上安装酒精锁车系统的提示。

酒精锁车系统是一种车内呼吸检测设备,当设备检测到驾驶员的酒精值高于限定时,驾驶员将无法启动车辆,以达到防止酒驾的目的。

酒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车祸致死的首要原因。

在日本,因驾驶员酒后开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全年交通事故的3%;由于酒后开车肇事而死亡的人数,大约占各种车祸死亡总人数的6%。

在美国,曾经对车祸中的死亡者进行尸体检验,结果发现丧命的驾驶员中,有35%的人在开车前喝过酒。

在我国,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样严重。交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因驾驶员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有25万余起,造成了约5万人死亡。

2017年12月22日,哈尔滨二环桥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7名正在清理路面的哈尔滨市政环卫工5死2伤,肇事驾驶员李某因涉嫌醉驾被依法刑事拘留。

2017年4月,张某醉酒后驾驶重型仓栅式货车在夜间超速行驶,车辆与停放在在道路北侧的6辆车发生碰撞,造成6车不同程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

再如此前社会反响较大的南京酒驾司机,在事故路口违规闯红灯,造成四人死亡的惨烈的事故。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但即便是如此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可依旧有不少的司机酒后驾车。

酒后驾车的人好像总是有着一个独特的思维逻辑。

第一,他们大都自以为没醉,半斤不脸红,一斤不心跳,二斤倒不了。酒驾司机都有着超乎寻常的“自信”,觉得自己即便喝了酒,也能把车开到目的地。

但是它们显然忘记了酒精会使人神经麻痹,真正遇到突发状况时,往往因酒精的作用而失去那份从容。

第二,有些人自认为经验老到,车技高超。小时候听过一句话:溺水的都是会游泳的人。这仿若是一个悖论,但却有其道理。

之前有数据表示,大量的酒驾行为出现在驾龄5-20年司机身上,可是正是因为这份“自信”,许多老司机重视度低、防范心理差,酒精入体反而翻了车。

第三,侥幸心理作祟。有些司机酒驾总以为不会被交警撞上,但其实酒驾,罚款扣分本就不是目的,真正是为了保护他人和驾驶员的生命安全,维护交通秩序。侥幸上路所造成的结果,极有可能便是意外的发生。

目前,在欧盟成员国中,法国已经出台了重大道路交通安全政策,宣称将在所有酒驾惯犯的车上安装酒精锁车系统,同时在法国国内,所有的教练车也被要求配备该系统。

而在奥地利,更是早在17年9月份就推出了相关措施,在针对酒驾人群的全国康复计划中,为其安装了酒精锁车系统,一旦系统检测到酒精含量超标,驾驶员就只有乖乖的待在车内到酒醒。

意大利则开发了一款名为“天使”的新型车载探测仪。

这种探测仪安装在驾驶室内的车载电脑中,有3个小型探测头围绕在司机周围,主要探测司机呼出的气体,当气体中酒精浓度超标时,探测仪会发出蜂鸣声提出警告。

如果司机不停车,探测仪将通过车载电脑自动发出指令,迫使汽车无法启动或逐渐停止行驶。

日本和美国的手机制造商利用类似“天使”检测仪的方法,分别开发出可以预防酒后驾驶的新型手机。

一旦驾驶员酒后驾驶,这种手机内的酒精传感器就能检测到驾驶员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这种手机用于帮助公交车和出租车公司判断自己的司机是否可以安全开车。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家器械公司开发出一种皮肤接触酒精测试仪,可向司机的胳膊发射光束,通过反射光束来分析司机胳膊皮肤下血管中血液里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

一些集多种检测手段于一体的检测管理系统在国内外也得到了应用。

日本一家汽车制造商开发出一种防酒后驾车的概念车。北京公交旅游公司也在国内首次推行新型车载酒精检测连锁管理系统。

对于在如今严抓酒驾的情形下,虽然有着科技的辅助,但依旧有太多的人顶风作案,而面对这种情况,就必然需要法律的约束。

在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同时,刑法中还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应依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其实,正如我们所说的无论是科技还是法规,严查酒驾只是手段,目的不在于处罚,而只是希望起到震慑作用。

酒驾的危害,开车的人心里都有数,拒绝酒驾,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都负起责任。

另外,多说一句那些明知道你开车还劝酒的人,能早拉黑就早拉黑吧!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