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这个自主品牌究竟要干嘛,竟然成为了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2018-02-24 浏览:1903 评论:0

春节假期刚刚过去,国内车市便热闹非凡,长城和吉利接连扔下了两个重磅炸弹。2月23日,长城汽车和宝马共同宣布将组建合资品牌,生产新能源电动车。在长城和宝马发布声明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后,戴姆勒发布公告称吉利集团李书福持有德国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约9.7%的股权,成为了戴姆勒第一大股东。

目前而言,吉利控股持有的9.7%股权已经超越持股6.8%的科威特投资局以及持股6.0%的黑石基金,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当然,这次入股戴姆勒,并不是李书福个人,而且吉利控股入股戴姆勒。如今,股权收购完成后,近期对戴姆勒集团影响有限,因为戴姆勒股权结构分散,即使成为最大股东,也只持有不到10%的股份,戴姆勒的管理层仍有话语权和实际控制权,不过这次入股对于戴姆勒在中国的市场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入股戴姆勒,吉利究竟有何意图?

吉利想入股戴姆勒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早在去年底,戴姆勒就拒绝吉利提出的折价配股收购方案,从彼时起,吉利收购戴姆勒的野心曝光在了大众的视野下,直到今天,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持有戴姆勒9.69%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从被拒绝到成为最大股东,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为何紧追戴姆勒不放?在汽车很听话看来,李书福最大的意图便是想展开新能源方面的合作。

早在2015年吉利汽车就公布了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超过100万辆,其销量将占吉利汽车整体销量90%。从规划上来看,吉利汽车无疑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了其它车企前面,但在现实中,如今吉利汽车却仅有一款新能源主力车型帝豪EV,相对国内新能源巨头比亚迪及北汽并无任何优势,即使是其旗下沃尔沃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相对其它汽车巨头也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这让吉利汽车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在新能源方面有建树的品牌,来帮助吉利共同完成其新能源计划。

反观戴姆勒集团却在电动化领域深耕已久,根据规划,戴姆勒集团将投资100亿欧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为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提供从技术到供应链的支持,目标是将在2022年前发布超过5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10款以上的纯电动车。另外还将投资10亿欧元用于电池技术的开发。并且根据之前的信息显示,在不久后戴姆勒将有五个电池组工厂进入生产状态。这些大手笔的投入,足以让我们看到戴姆勒集团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和实力。

而本次李书福入股戴姆勒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在汽车很听话看来可谓是“一箭双雕”:一是本身的财务投资收益,二是很可能促成吉利与戴姆勒在电动车领域的深度合作。如今,包括大众江淮、福特众泰,以及刚刚确认合作的宝马长城,均在电动车领域建立或考虑建立合资公司,实现相关纯电动车型的本土化生产。毫无疑问,在中国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的阶段,戴姆勒也将很快做出选择,而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无疑也在争取这个机会。另外,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是知名汽车品牌,也受到中国消费者的热捧。吉利入股这样一个高端豪华品牌,无疑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入股戴姆勒,加速吉利全球化进程

对于如今的吉利汽车而言,入股戴姆勒集团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其强劲的实力。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吉利汽车交出了年销124.7万辆的好成绩,超越长安汽车成为了自主品牌的NO.1。对于吉利汽车而言,不仅销量再创新高,在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同类合资品牌。如其旗下的高端品牌领克,得到了各界的极高评价,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开始达到国际水平的有力佐证,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一致看好。

年销百万的成绩以及其强劲的实力,让我们对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有着更大的信心和期待。当然李书福和他的吉利并没有满足,一直在通过在海外投资并购的方式,拓展汽车业的版图。除了本次投资戴姆勒外,早在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同年,又以18亿美元收购了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包括3家工厂、1万多项专利权、完整的研发体系、员工体系、零部件供应链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在去年5月,吉利签约收购马来西亚唯一的整车企业宝腾49.9%的股权,以及宝腾旗下路特斯(莲花)51%的股权。同年12月,吉利与欧洲基金公司CevianCapital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以32.5亿欧元(约39亿美元)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原沃尔沃汽车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截至目前,吉利控股现已持有沃尔沃汽车、Polestar、领克汽车、吉利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等多个品牌,并战略投资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及太力飞行汽车。而此次成功收购戴姆勒股权,也意味着吉利在成为国际化车企的路上又迈了一大步。

总的来说,如今,吉利汽车在并购和收购之路上的不断前行,其必将进一步推动吉利汽车整车制造水平的提升,加快进入全球汽车市场的步伐。未来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必将会代表自主品牌,去世界的大舞台上更加精彩地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