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历史|虽然我很吵 但是你别动我呀!

2018-01-12 浏览:3297 评论:0

汽车喇叭,警示类的安全工具,不过那已经是百年之前的定义了,现在的汽车喇叭基本功能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


大伙都知道汽车车灯可以通过手动闪烁来表达一些意思,也就是“灯语”。而汽车喇叭也有了很多专属于它们的语言——前车不打灯变道“嘀”一下,前车莫名其妙刹车“嘀”一下,前车走得慢了也“嘀”一下,前方有电瓶车自行车跑到机动车道的时候那更是能“嘀”多响有多响。很多司机是无喇叭不欢,喇叭似乎已经变成用来发泄,不满或者抖狠的工具。不过它的初心倒是没变,就是“吵”。

喇叭从诞生之初就是个很吵的东西,还被评为“最烦人的发明”。一边造福人类,一边被人类嫌弃,作为汽车零部件之一,喇叭还是很委屈的。

早期的汽车因为发动机声音很大,行车速度又慢,根本不需要提醒大家都会自动让出一条道。不像现在,喇叭嘀破了车前面还是穿不过去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后来汽车的行驶速度逐渐变快,发动机声音也变小了,事故就频频发生。于是“我来了让开让开”的人工声控再次上线。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西瓜霜润喉片,而且女性“喊路”还是太张扬了,所以作为警示的喇叭就此而生。

据说喇叭最开始是从中国的唢呐借鉴而来,一头铜制的喇叭,一头橡皮材质的圆球,通过捏橡皮圆球发出声音。嗯…..这种喇叭用起来手感应该挺不错的。



随后根据车型的需求,各种异形的喇叭就出现在了汽车上。


虽然这种喇叭效果不错,但毕竟还是需要人力操作,而且基本上喇叭都在离手较远的地方,使用起来还是不太方便。

自从1911年查尔斯·凯特灵发明了电子启动器后,带动了很多零部件的发展。比如在手动喇叭之后,美国人戈特洛布·霍尔德发明了电喇叭,通电后通过震动发出声音,不过这种原始的声音大家也知道肯定不好听嘛。但小戈还是坚持在1914年为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

在我国民国年间的有轨电车上也有用到喇叭,不过当时叫电铃。用铜制材料制作,外形像两个大碗扣在一起。工作时需要司机用脚踩动装置,两只“碗”发生碰撞发出清脆洪亮的声音,从而提醒四周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有些节奏感好的司机,可能还会踩个最炫名族风出来。 

不过虽然电喇叭和电铃都有个“电”字,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却大不相同。

随后又出现气喇叭,就是通过压缩空气的气流使金属膜片振动而发出鸣响。这种喇叭音调很高亢,除非你聋了,不然百米开外估计也听得到声音。后来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大量高亢的喇叭声凑在一起,那感觉就像你一屁股坐在一堆尖叫鸡上你能受得了?于是降低声调的晶体管低声级喇叭被研发出来了。



而后因为电子技术的应用据说又出现过电子汽车音乐喇叭,可调出数十种音调,用乐曲声代替了一般喇叭单调的声音。我是没听过这种所谓的音乐喇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无知限制了我的想象?毕竟后车放一首《飞得更高》我以为你只是想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



不管是手动橡皮喇叭、电喇叭、气喇叭还是传说中的音乐喇叭,都是伴随着人们每个阶段不同需求而被发明出来的。不过现如今汽车上被广泛使用的是靠金属膜片振动来发声的电喇叭,经过了数年不断革新,目前的音色以大家能接受的“嘀嘀”声为主。

而气喇叭因为其压缩空气的工作原理,大多用在大客车和重型货车上。特别是在一些山路十八弯的路况下,气喇叭音量大,余音长,传播远等特点能更有效的提醒行人和对向车辆驾驶员的注意。

虽然老祖宗发明了这么个让我们有些讨厌但又倍感安全的设备,但是总有些古猿人真的像穿越回来的,不仅灯光不会用,喇叭也不会用。

记得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一辆宝马车为进小区要走一条非机动车道,正好有匹马挡在道上,宝马车主不停按喇叭催着马走,马儿可能受惊了直接给了宝马车一脚。这场事故最后判定是宝马车主全责,具体情况我就不详细说了。在禁鸣区还对着一只动物按喇叭?广电都说了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难道还想它听懂喇叭乖乖让道?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用到喇叭,只是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习惯遇事就嘀。某一刻前面堵车你在后面嘀,抱怨着他人车技太差,明明可以从侧面走。但是下一刻,可能后车就开始嘀你了,而你也开始骂咧咧前面堵着自己无法前进。

大家都会觉得喇叭很吵,但一旦到自己身上就会自动屏蔽。为什么一直提倡礼让出行,就是要大家多换位思考。喇叭在某些时候确实会让我们在行车途中增加安全性,但它并不是我们用来表达情绪的工具。如果可以这样,那尖叫鸡岂不是更适合?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