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美国CES消费电子展 为什么各大车厂都抢着去?

2018-01-10 浏览:7554 评论:0

当前汽车工业正在进入智能互联时代,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汽车的深入融合,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1月9日,正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2018消费电子展上,不仅有本田、奔驰、丰田、大陆集团、采埃孚、德尔福、博世等一大批整车企业、汽车配件公司与科技公司,还有拜腾汽车、小鹏汽车等中国品牌,纷纷带来了各自最新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车载交互等“黑科技”参展。

 

积木车来了!

Rinspeed Snap Concept

向来充满无限创意,并且推出多款超乎想像概念车作品的瑞士工作室《Rinspeed》,在CES上推出他们的最新概念作品《Rinspeed Snap Concept》,这款跳脱了既有对于汽车的基本概念,将一辆车以模组化拆解的方式进行分割。

对于这辆《Snap Concept》,其实已经跳脱了现代人对于汽车的认知,将一辆车拆解为底盘、车舱与车壳三个部分,透过标准规格的模组化设计,让三个部件能够进行自由搭配以对应不同的需求使用,不管是要一般乘用、做生意商用或是要成为能够在野外露营的居室都不是问题,让一款车型能有多种用途减少资源浪费。

Rinspeed Snap Concept采用来自德国ZF的动力与转向系统,采用全自动驾驶设计,以容量为12kWh的磷酸铁锂电池搭配放置于后轴的电动马达,原厂公布最大马力输出为68hp,0~100km/h加速仅需5秒,拥有100km的单趟最高续航里程,虽然行驶距离并不长,但因为Snap Concept主要作为都会地区短程接载使用,100km的距离已足够多次来回使用。

让自动驾驶更有趣 

日产汽车提出Brain-to-Vehicle沟通概念

提到自动驾驶,粉丝们的想像,可能最后都是交出了车辆的控制权,让系统「运载」前往目的地。这样,移动就真的成了单纯的移动。但日产汽车希望即使导入了自动驾驶,人与车辆还是能够有更多的互动,甚至是让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学习车主习惯的路线与行驶方式,找回自动驾驶时代,人在移动当中的自主权。而其所凭藉的,便是这套Brain-to-Vehicle (B2V) 技术,让车辆可以读取驾驶者脑电波中的资讯,共同让行车更有乐趣。

Brain-to-Vehicle目前主要将大脑资讯读取技术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预测驾驶者的意图,并且进而提供辅助;二是侦测系统的介入会否为驾驶带来不适,进而作出对应的调整。在预测驾驶的意图上,Brain-to-Vehicle会先向驾驶进行学习判断驾驶在进行转向、加速或减速时,大脑的反应,并直接读取脑中的资讯,在驾驶还没进行动作时,先行提供辅助。例如:当驾驶看见危险而要进行减速时,系统便可先行针对煞车系统加压,达程缩短反应时间的目的。或者预先针对转向、加速等动作进行辅助,让操控更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在预测驾驶动作的同时,Brain-to-Vehicle也可结合AR扩增实境技术,在直接介入车辆运作的同时,给予驾驶更多的资讯,创造更无压、轻松的驾驶氛围。另外,Brain-to-Vehicle也可以侦测当下的辅助或是介入对驾驶做带来的感受,如果当下的介入与辅助让驾驶感到不适,系统便可自动切换适合的行车模式与辅助模式,让驾驶的体验与感受转为正向。这样的技术,某种程度上也是实现了科幻电影中所想向的脑波控制概念。

未来移动的无限可能 

丰田e-Palette Concept

丰田汽车在1月9日开幕的CES 2018(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消费电子展上,发表了可活用于载客、物流等多用途行动服务的新世代电动概念车《e-Palette Concept》。

e-Palette Concept是运用电电气化、互联科技、与自动驾驶技术的MaaS(Mobility Service) 移动服务电动车,而e-Palette Concept将是可提供一车多用、甚至提供予商用客层共享运用的车辆,其提供多样的内装设定与变化,可提供商业使用所需的实用价值。

e-Palette Concept将采用全新构筑的MSPF(Mobility Service Platform)系统结构打造,而丰田汽车在初期开发的合作伙伴,将包括有Amazon、滴滴出行、Pizza Hut、Uber等等,而包括滴滴出行、Mazda汽车、与Uber等,则将担任技术开发伙伴,包括了e-Palette Concept可服务项目及范围的规划,甚至未来实验车辆的认证等,这些合作的企业也将共同参与。

e-Palette Concept的概要方面,其可依据乘载需求不同,提供有4米到7米等三种长度的设计,而e-Palette Concept低底盘、厢型、与无车柱的宽敞空间设计,车内布局可提供包括共乘共享、旅馆、甚至零售商店等样式,可根据买家的需求进行置换,提供无限的使用可能性。

超越想像的中控台屏幕尺寸 

拜腾《Byton Concept》

随着2018年CES正式开展,《Byton Concept》现车也在展场中正式揭晓,如同先前预告图,Byton Concept电动SUV拥有流线低扁的车身线条,不过整体车身设计与《Land Rover》有些神似,搭配车头与车尾的锐利LED灯组。

Byton Concept最令人惊讶的可不是外观设计,而是采用四座设计的它,在车内中控台上方装上了一具宽度1250mm、高250mm的50吋液晶触控萤幕,比起向来以大尺寸萤幕着称的Tesla更加惊人,整个中控台界面设计极度简洁,除了冷气出风口之外,仅剩下中央的多媒体连接介面,让Byton Concept的座舱就像是辆太空飞船。

至于在动力系统部分,Byton Concept将采用后轮驱动配置,并提供单马达与双马达两种输出,单马达车型最大动力为272hp,预估最高续航里程可达400km,至于双马达车型最大动力则可达到476hp,预估最高续航里程可达到520km,同时也将配置Level 3的自动驾驶系统,搭配可与驾驶、乘客连接的车用系统以及更为直觉且个性化UI人机操作界面。

瞄准电动车未来 

起亚 Niro EV Concept

一如起亚集团先前预告,在2018年CES消费性电子展中,向全球展现了以《Niro》跨界SUV为外观设计灵感的全新电动概念车作品--《Niro EV Concept》。不但透过150kW (约200匹) 马力输出的纯电动力系统,搭配64kWh的锂电池组件,带来约383公里的最大续航力。同时,也展示了Kia全新一代座舱设计的理念并且同步展现车用5G技术,预示未来车内空间的演变。

同时,由于电力驱动模组特别融入静音设计,让Niro EV Concept的动力系统可以更适合用于市区与近郊的道路使用。不过,也由于行进行的噪音较小,起亚也特别设计一套新款的APWS行人预警系统,能够运用摄影机辨别周围的物体,当有行人或是自行车等将从车前经过时,安装于车头的扬声器便会运用声响警告行人或自行车,同时,位于进气格栅位置,Motion Graphic灯组也可显示警告图像,直接与路上的其他用路人沟通,表示有车辆接近。

丰田最新自动驾驶LS600h原型车现身

由《丰田 Research Institute (TRI)》部门所负责的雷克萨斯自动驾驶原型车在本届《CES消费电子展》当中亮相。这款以上个世代的《LS600h L》为基础所打造的自动驾驶原型车搭载了丰田最新的Platform 3.0自动驾驶平台,将自动驾驶仪器更完整的与车辆整合,功能上也比前代原型车更强大。Platform 3.0使用了Luminar Lidar光学雷达系统,可以360°全方位侦测追踪车辆周边200公尺内的环境,而前代的自动驾驶平台则只能够侦测车辆前方的路况。

虽然尚未准备量产,但是丰田表示他们将会在北美打造更多搭载Platform 3.0的原型车,而这支自动驾驶车队将会清一色以雷克萨斯LS车系来打造。丰田将会制造两种自动驾驶原型车,一是双驾驶设定,也就是在使用全自动驾驶技术之下依旧保留让人类驾驶接管的功能,此车型被称为「Guardian」;另一车型则是单一驾驶设定,完全由自动驾驶系统掌握车辆,人类驾驶无法接管车辆的操作,被丰田命名为「Chauffeur」。

续航力达600公里 

现代发布新世代氢燃料动力车型《NEXO》

NEXO是Hyundai旗下第二代实现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型,在前代车型《Tucson FCEV (ix35 FCEV)》的经验之下,经过升级改良的NEXO无论是在性能或者续航力方面都有所进步。

NEXO拥有大约370英里(595公里)的续航里程,比前代车型进步了105英里(168公里),现代集团的氢燃料电池车型除了搭载燃料电池之外,也配置了一组传统电池。而虽然使用的燃料电池从前代车型的100kW缩水至95kW,但是在传统电池的部分由24kW增长到40kW,这使得NEXO在0-96km/h的加速表现上从12.5秒进步至9.5秒,动力也从上一代车型的100kW(134hp)成长到120kW(160hp)。

除了性能上的进步,NEXO的车身尺寸也放大了一些,提供更宽敞的车内空间与舒适的乘坐表现。新一代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在重量上也有所减轻,提升了操控性,氢燃料更能够在五分钟以内完成补充,相对于现在充电时间较长的传统锂电池电动车来说拥有更大的优势。现代集团表示使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的NEXO在耐用度上和传统内燃机引擎的车型并没有差异,更以10年/100,000英里的标准进行测试,现代汽车工程团队补充,这套氢燃料电池至少要行驶150,000英里(241,401公里)之后才会衰退至所谓的「电池寿命末期」。

各大车厂不断致力于推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让车辆更智能、更安全、更时尚,同时更灵敏地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