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这真是一台神奇的代步车,SEV、大壮、莫西干头和备用机

2017-12-09 浏览:4477 评论:0

说真的,车和家的SEV开始让我有些看不懂了。

12月5号,车云网的报道说:值得注意的是,车和家的首款SEV在中国发售,将于2018年启动,上市后的终端售价会控制在4万元人民币以内,用户直接在网上下单,车和家会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实现电商销售闭环。

12月6号,有家名为“车事君”的自媒体撰写题目为《车和家SEV丑成狗也能被接受 关键它还不买!只给你共享出行》,又说“只给你共享出行”。

到底是卖,还是不卖?这是第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到底是只针对欧美,还是也针对中国?这是第二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会产生这样两个疑问。

事实上,我觉得车云网更靠谱,毕竟车云网是程李老师创办的,也去位于北京崔各庄的车和家技术研发中心,看到并体验了车和家首款量产车型。

按照常识来说,车和家是中国车企,肯定未来是面向中国,而去巴黎和旧金山搞分时租赁,有点海外镀金,搞事件营销的意思。

这让我想起我的大学同学——大壮。

大壮他爹是县级劳模,他妈是县级三八红旗手,他们家是县里的养猪大户——养殖、配种、屠宰、销售一条龙。

大壮学习不好,走关系进了我们学校,因为是补录的,就进了我们宿舍。

他读的是3+2市场营销专业,也就国内读三年,加拿大耍两年。

五年后,大壮回国继承了他爹的产业,成了全县配种里头英文最好的,杀猪的里头最见过世面的“养猪能手”。

他的朋友圈会给我造成一种“间离”的“对立感”和“紧张感”——一个硕大的猪头照片上面,是一行语法精准,行云流水的英文单词。

海外留学的经历,并没有改变大壮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他不爱开他的宝马五系和给她老婆买的MINI。

没办法,肥硕的他就喜欢摩托车带来的颠簸感。

我觉得大壮颇具戏剧的人生经历,跟车和家的SEV存在某些共鸣。

车云网对车和家SEV的拔高到“模式层面”,我觉得,如果把车和家看成是互联网公司,或许这个提法会很好。

互联网公司需要概念,需要故事,需要让投资人的“不动声色”的打开荷包。

但如果把车和家看成是一家汽车制造商,那么这个提法就是有待商榷。

制造业需要踏踏实实的做产品,这是首要的出发点,或者文艺点的说,叫“不忘初心”。

有时候看待问题的结果,取决于我们所在的立场。

比如大壮他爹就希望大壮跳出自己的圈子,成为绅士,再不济也颠覆下他们县的“养猪模式”,比如什么“互联网养猪”、“流水线屠宰”……

最不济,让配种变得更精准化也行啊!

但大壮子承父业,萧规曹随,虽然镀金花了点无用的银子,但“不败家、不折腾”的大壮,后来也让他父亲甚是满意。

大壮父亲的心路历程,实际上也是我们对传统制造业态度的一个缩影。

——因为汽车制造业太传统了,太沉闷了,我们老期盼着能出现“斯塔克”式、“乔布斯”式的颠覆者。

——因为汽车太传统了,太沉闷了,我们老期盼着也能有蝙蝠侠战车式的个性化汽车,再不济,跟特斯拉一样比它便宜三分之一也行啊。

这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我们渴望“商业英雄”的诞生,一方面我们希冀“颠覆式”产品的到来,前者是对人的要求,后者是对产品的期许。

抱有这种心理的,不仅仅是投行、天使、媒体,还有用户、粉丝、迷弟、迷妹。

可能,“是我对你期待过了火”,互联网造车开始我们走马观花,走马观花……我们也从从吃瓜群众降维到围观群众。

不得不说,SEV让我“大跌眼镜”。

尤其是看到下面这张图的时候,我竟恍惚了——这张图是设计师P过了吗?

你没看错,这部车就是这么个性——它那独特的气质,会让你想起葫芦娃里头的唯一的女性角色。

如果说SEV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它独特的造型,它的设计理念我不知来源何方。

但我清楚——设计是来自生活。

看到这部车的第一眼,我就想起来贝克汉姆的“莫西干头”。

“莫西干头”下加持的“小贝”健步如飞,英姿飒爽,他射了一次又一次,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就是他,把“莫西干头”推向了全世界。

对了,当年大壮也曾剃过“莫西干头”,那时,他跟理发师说“两边短一点,再短一点”,开始理发师用剪子,接着用电推子,最后用刮刀,刮得两边那真是“锃明瓦亮,直冒血丝”

那时,大壮还不像现在这么胖,但他的脚法异常灵敏,下盘也很稳,但他跳不起来,经常被人“盖帽”,但依然没有打消他成为“第二个奥尼尔”的决心。

接下来,我们将抛开大壮,回到前程远大的SEV。

我不知道上面这段话是不是李想自己说的,但确确实实是我从车云网上那篇稿子“截”的。

不管是A场景,还是B场景,我觉得前置条件都太多。

比如A场景设定的前置条件就有这些——会堵车的城市、10公里的行程、下雨天。

B场景的设定条件就更细致了——家庭主妇且忙碌的妈妈,焦急等待妈妈来接的孩子。

我们来分析下A场景哈——10公里的出行,通常算是中短距离,这个距离基本会将家庭、单位、娱乐点都囊括在内。

实际上大部分在10公里以内的选择:

一是多种组合的公共交通,比如说我先骑一会共享单车到地铁站或者公交站,然后坐地铁或者公交。

二是打车或者自驾。如果城市太堵,要么是选择多种组合的公共交通,要么是提前规划出行。

但在A场景中,提到了一个“下雨”。

实际上,下雨的时候,城市的交通会更“混乱”,“下雨”对交通的影响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下雨”会造成“拥堵”、“打车难”,这是常识。

为什么有充足的理由去选择SEV?

其实,意思很明确。

一是,这车比共享单车好,没有风吹雨淋。

二是这车小,就是遇上拥堵你可以“钻空”,就跟欧美赛车镜头里头的摩托车那样。

虽然这个场景没有详细说明,但言外之意就是——你可以开着SEV去“钻空”或者“上人行道”。

难道,这不会让城市交通变得更拥堵,更混乱吗?

我在菲律宾、泰国的街头看到过这些三蹦子,真心是“拥堵之源”,在国内美团、百度、饿了吗的“外卖小哥”,不也是不招开车人“待见”吗?

这自然也延伸出第二个问题——SEV够安全吗?

我觉得SEV最大的问题,是没把自己当成汽车,而是把自己置身于摩托车、共享单车一个维度,或者说是摩托车、共享单车的1.5版本。

这可不是“降维打击”吗?

这可不是“新模式”吗?

唯一遗憾的是,受限于使用成本,不能在城市里头到处投放。

我一直认为,共享单车最大的贡献就是消灭了——偷自行车的贼。

至于第二个场景,就更“魔幻了”。

第一城市里看孩子大多数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第二这车安全性存疑,你会把祖国的花朵置于“危险之地”吗?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巴不得买台“防弹车”接孩子上下学,你告诉我这台SEV凭什么会成为新刚需?

说一千道一万,SEV更像是一部“备用机”的概念。

比如我有一台iPhone X,我又买了一台可以砸核桃的诺基亚1110。我有一台迈巴赫,后备箱里放着一台电动滑板车。

问题是,这尼玛是一台车啊!你得有牌吧!

不上牌,你试试!SEV也不是共享单车,城市里你在路边随便停车试试!

当然,这些都是猜想,我们得等到2018年才能知道,SEV会不会成为“年度最受交警关注车型”!

当然,SEV也不是一无是处。

起码,开着这台SEV在下雨天的时候,你可以对着刚刚在菜市场跟你发生口角,且现在骑着摩拜单车淋雨的青年竖中指!

——有本事你追我呀!

后排的孙子或者孙女,一定会给你加油助威的!

“奔跑吧,爷爷!”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