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老李故事会 | 我和川藏线的故事

2017-12-04 浏览:3159 评论:0

大家好,我是老李,咱们接着上一期西藏的话题,聊一聊我和川藏线的故事!

林芝地区我推荐了巴松错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实,没有说的地方还很多,鲁朗,波密,墨脱,察隅,然乌,米堆冰川,来古冰川等等,如果去墨脱的话,必须先到波密,当年也不知道是抽了哪门子疯,一定要开车进去。


 林芝市 波密县 

第一天特别土鳖,走错了路,从波密镇西头加完油后,过了桥就往左转沿江向西走,景色很棒,很多藏式木屋,但是越开越觉得路太好走了,和传说的不一样啊。直到开到路的尽头,想找老乡问路但是语言也不通,只好掉头回到波密,先找了家汽修厂检查车辆,计划第二天一早再往里走。

当时修理厂的老板强烈建议我们坐当地班车进墨脱,因为我们的车太土豪了。这里有个梗,当时去西藏自驾游的车不多,以北京牌和广东牌为主,修理厂也就有了三个维修价格标准,本地最便宜,这个大家都明白。其次是北京车,北京人最有钱,因为开的是美国车,切诺基一路走一路修,当地没有配件都需要空投。实在修不了了没关系,有钱任性,车直接就送给当地老乡了。


我一开始也不信,后来,2009年的时候,我去连宝玉则,在一个桥前停车判断,过了江以后是往左还是往右的,结果一辆京牌小切呼的就从我车旁超过去了,过桥左转,大搓板路上开的那叫一个快,我就跟着呗,肯定没错了。

结果,开了半天,然后到了一个镇子,停车后下来4个藏族老乡,我赶紧去问路,还好能简单沟通,人家知道我是北京来的,很热情,说我走错方向了,我说是因为看到他们的车牌子,才跟着的,他们哈哈笑,说是不久前有北京人来旅游,因为车坏了,因为修理费太贵了,北京牌的车吗,就送给他们了。

不过还好,其实广东牌的车修理费更贵,因为北京人不磨叽,修理厂老板喜欢痛快人。广州老板比较喜欢砍价,修理厂老板从河南老家带着徒弟们来高原,顶着高反不就是为多赚点钱吗,实实在在报价的结果就是被翻来覆去的砍价,所以呢索性就报的高高的,那就砍呗,最终怎么砍修理厂都是赚。广东老板进藏开的基本上都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一路上基本也不坏,所以坏了肯定就不是小毛病,必须要换件才行。


又聊跑题了,为什么修理厂老板死活让我们坐当地的皮卡版2020进墨脱呢,因为当时修理厂正在修的广东牌LC80,都是刚从墨脱出来的,减震都漏油了,修理费估计上万了。

我们不怕啊,我们开的6缸切诺基可是专门拉了一后备箱的配件,什么弹簧减震,方向机助力泵,雨刷电机等等。现在回想,当年如果听修理厂老板的话,坐当地车肯定就进不去了,但是人家确实是为我们考虑,因为我们的车杀进去,然后再从墨脱出来的时候,全都颠散了。切诺基后桥是钢板弹簧,就连钢板弹簧都都颠断了,这路得多烂,减震器底座都颠掉了,从北京带的配件几乎全都用上了,回过头来找修理厂老板修车的时候,人是边修边嘿嘿笑。

那次唯一没带的就是水箱,因为出北京前新换的加大铝水箱!谁能想因为修理工图省事,固定电子扇的时候,拧的螺丝比原车的长一截子,结果被墨脱高强度的颠簸,水箱被螺丝给捅漏了。然后的路呢,就是白天开车,晚上修车,我和董事长一直被这个水箱折磨到了四川的巴塘,才彻底搞定。当时我们从北京出发前开碰头会,运良问一路的食宿怎么安排,咱们带多少钱,白天开车晚上修车,花什么钱啊,结果到今天都是老友聚会时的经典段子。

青涩的运良和康恒 

大概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要一路走一路找水源,甭管是江水还是山泉,只要有水就靠边停车,为打水我差点掉怒江里。

然后是每开10分钟,就需要下车加水,一边停车一边弯腰用右手拉机盖锁,车被颠的发动机盖有些位移,机盖锁不用右手拉不开。

然后灭车停住,我下车去开机盖,董事长从后座去拎20L的水桶,从右后门跑到车头的时候,水桶盖已经拧开了,我接过来咚咚咚咚一气灌进水箱里,然后把水桶交给董事长,我负责盖好机盖,她负责把水桶再放回后座,然后上车继续走,这个加水的流程绝对不超过4分钟。

路上打的水 

就这样,一路炮弹坑烂泥塘,一路小面和大车超我而去。其实车坏了不是坏事,正好可以停下来看看风景。幸好也是因为水箱的问题,开不快啊,当我们刚通过理塘的公安检查站没多远的时候,转向拉杆竟然颠掉了,没方向了,车直接一脚就站住,否则肯定完蛋了。对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了我们家董事长及一干老友,对我驾驶水平和修车水平的无比信心,因为发生问题是在雨夜,业拉山上,没有动力,没有大灯,没有刹车的情况下,平安遛到邦达,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才有了吹牛下酒的资本。


有点自嗨了,低调低调,今天的老李夜话就聊到这,和当年川藏线的汽车兵比,我这点经历真算不上什么,我的朋友小白从小就坐父亲的车在川藏线上跑,有机会拉他一起聊聊他的故事,也非常期待各位朋友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川藏线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见。


想听老李亲自讲述这段故事的音频版本,还要到微信公众号去听喽~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