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燃点 | 我为何深度看空百度Apollo计划?

2017-11-28 浏览:6229 评论:0

当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颇具玩笑意味地调侃起他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吃到的罚单时。

相信他握紧的拳头一定在台下观众一阵哄笑声中变得稍稍松弛,而这时的李彦宏一定在心中暗想:这次百度Apollo计划算是妥了。

事后在各路媒体不断地造势升温下,百度无人车的确又一次回到热点的风口浪尖上。

事实上,百度无人车从出现之初,就一直是汽车圈以及互联网圈子新闻热点的常客。

从2015年百度的无人车宣布完成了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到2016年百度宣布获得在美国加州无人车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它都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而当2017年来临,正当人们都在思考百度无人车又会玩出什么样花样的时候,而这一次百度也确实没有让人们感到失望。

4月19日,百度在上海正式发布Apollo计划,这是一个面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提供开放的软件平台的计划。此项目一经公布,就立刻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当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总让人想起五十年前,当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那句“这是我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的名言。

相信当李彦宏为自己这个宏伟计划命名的时候,一定希望百度的Apollo计划能够如同登月计划一样,成为人类史册中辉煌的一笔。

同样,当人们看到百度Apollo计划在今年7月的第一份合作名单的时候,会被感叹百度“节奏带得好”:与百度Apollo项目合作的首批伙伴超50家,而且这其中包括了许多像奇瑞、一汽、长安、长城等车企。

如果对这份名单进行一次分析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名单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第一,这份名单透露的信息是百度Apollo计划的“不顺畅”,排在最前头的奇瑞、一汽的体量很小,奇瑞的体量在70万台左右/年,一汽自主的体量在30万台左右/年。

第二,其他两个主机厂合作伙伴长安、长城都有自己的自动驾驶布局,未来并不一定会深度参与百度Apollo计划当中。

长安汽车自己智能驾驶技术预计到2020年左右可实现量产化,并最终在2025年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汽车量产。

而长城多年一直在做技术开发迭代工作,长城目前储备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发布最高的标准L4落地。

到了11月,百度Apollo计划有这样两件大事,至少在我看来是“大事”。

一是11月13日,百度、力帆、盼达在北京联合发布无人驾驶领域合作内容。力帆、盼达成为百度Apollo开放平台的生态合作伙伴。

二是11月16日,Apollo开放平台与金龙客车在2018年推出无人驾驶微循环巴士“阿波龙”,并将与江淮、北汽在2019年,与奇瑞在2020年推出自动驾驶量产车型。

这两则消息再次印证了我对百度Apollo计划是“小众联盟”的判断。缺少对大主机厂整合的可能,将成为是百度Apollo计划的“死穴”。

犹记得,在2015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吹了一个“牛皮”,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王大炮”现场立下“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目标。

2017年,这个“牛皮”依然言犹在耳,而“王大炮”却黯然离职,陆奇上任。

当然,“牛皮”也不能一直“吹”,支撑这个“牛皮”的就是李彦宏的罚单与一些“小厂”的车型推进。

说起那张罚单,那可是一张史无前例的罚单。在百度的公关语境下,李彦宏也几乎成为拥抱无人驾驶时代的“堂吉诃德”。

无论是王大炮的牛皮,还是李彦宏的罚单,这两件事情都说明一个问题——百度Apollo计划非常着急商业化。

为什么百度这么着急商业化?

第一是,投入与产出。

无人驾驶不能一直烧钱,因为太烧钱。

前年,王劲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说“2015年无人驾驶汽车投入超200亿”。

可惜后续的具体投入我没查到,但毋庸置疑,无人驾驶在中长期内都将会是个无底洞。

一方面受限于汽车电动化的时间表。

无人驾驶技术让汽车从“四个轮子一把椅子”,变成了“四个轮子一把椅子再加一个脑子”。

一是大量传感器的使用,使得汽车需要强大的电能储备。二是传统燃油车受限于空间设计,不如电动车灵活。三是也更加符合未来汽车共享的趋势。

如此一来,百度Apollo计划的落地要受到时间表的限制。

随着欧美各国相继公布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法国计划从2040年开始全面停止出售汽油车和柴油车,德国自2030年起新车只能为零排放汽车,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而荷兰禁售燃油车的时间更早,它将在2025年禁售汽油车和柴油车。

即便是国内最为激进的长安汽车,也宣布在2025年禁售传统燃油车。

可见,新能源汽车最早在2025年才能够走向大规模落地,而距离实现电动化还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二是受限于5G的落地时间表。

事实上,不单单是新能源发展的速度限制了无人车的发展,5G时代来临同样是无人车项目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契机。

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认为,现有的许多无人车模式有一个致命障碍,“现有数据交换的移动网络时延过长,4G网络的时延以秒计,即使到了4.5G,时延也只能缩短至100毫秒,可能你的数据还没来得及传到云端进行计算和判断,对面的车已经迎面而来,在交通事故中,1秒钟就可能决定生死。”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5G被寄予厚望。根据此前透露的5G标准制定规范,理想时延低于1毫秒。这让通过云计算遥控汽车成为可能。

预计2018年将完成5G国际标准的制定,2020年有望正式商用,大规模普及应该也在2025年前后。

三是法律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支持程度”。

虽然中国会在法律上支持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件大概率事件,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漫长的工作。

我们对相关法案的出台时间不能太悲观,当然,也不能过于乐观。

保守来说,2025年之前,百度Apollo计划都将是一个“现金黑洞”,这恐怕是百度商业化的迫切所在。

说完了投入与产出,就是关于未来蛋糕的诱惑,这是百度着急Apollo计划商业化的第二个原因。

某投行分析,如果百度Apollo计划能够成功实施,“到那时,百度的汽车产业相关收益(主要来源于网约车服务),将达到每年约1200亿美元,超过其2016年总收益的十倍。”

这个分析没有任何问题,但遗憾的是指向模糊。

不仅没有说明时间,而且分析也是过于理想化,这种分析恐怕是假设所有的网约车都参与百度Apollo计划吧!

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跨国巨头大众、通用、福特、雷诺-日产-三菱、沃尔沃、奔驰、宝马、奥迪……统统都有自己的无人驾驶路线,这些车企绝对不会加入百度Apollo计划。

百度Apollo计划的目标是在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中多个巨头中,长安、长城、上汽都有自己的无人驾驶布局,吉利承接沃尔沃,东风联盟华为,广汽与中科院联合开发,只有比亚迪、奇瑞与百度曾经或现在的合作最为深入。

装机量潜在不足,这是百度最为严重的挑战。

当然,这还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百度Apollo计划短时间内难以突围私人消费领域。

受限于合作车企的品牌,这部分主销在10万元级的车企,在品牌上无法说服消费者——你愿意做我无人驾驶汽车的“小白鼠”吗?

抛开这个观点的多错与否——消费者只会相信,越贵的才是越靠谱的,就像四年前你告诉他们指纹识别会用在千元手机上时候,他们不相信的表情。

这种执念,是所有百度合作伙伴的心智挑战。

如果是要战略布局网约车,你觉得程维会因为百度一个股东,而去得罪马云和马化腾?

所以,马东敏操盘下的百度开始有了新的战略——买买买!

一是私人消费领域,布局互联网汽车品牌,蔚来、威马,百度攻城略地。

二是网约车领域,入股首汽约车,绕开程维,绕开阿里巴巴和腾讯。

问题是,蔚来、威马都是新生品牌,尚未在市场上接受真正考验,“迟到者”首汽约车虽然野心勃勃,却依然难成主流。

骑虎难下的百度,在Apollo计划的推进中,用一个不确定性来赌另一个不确定性,这就跟隔壁老王“打裸条”网络借贷炒股一样。

红了,他是小区里最会赚钱的“人体模特”。

绿了,他的坟头草估计会半尺来高。

祝福百度,好梦早圆!

这样百度的竞价排名将会诞生全新的玩法,我们就可以坐着百度无人驾驶汽车,自动导航到莆田系的“天堂任你游诊所”、“死神来了医院”......

加油,李彦宏!
加油,马东敏!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