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江淮现代“十年往事”:合资仅差临门一脚,最终选择自主造车

2020-06-01 浏览:9363 评论:0

导读:历史的吊诡在于轮回,江淮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5月29日,大众、江淮、国轩组成的“铁三角”浮出水面,火遍汽车圈。随着大众和蔚来的合作深化,江淮的研发、生产、供应链、甚至销售服务都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笔者以为,历史的吊诡在于轮回,在结束与韩国现代技术合作的14年后,江淮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江淮汽车与现代汽车的“渊源”。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江淮汽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市场困境,产品滞销,员工甚至沦为靠卖苍蝇拍子、缝纫机度日。

在极端困难的时候,江淮一度把希望寄托到大企业收购上,但市场对弱者是冷漠的。

江淮原想投靠南京一家老牌轻卡厂家,未果遭拒;而与当时国内最大的车企联系后,对方却最终收购了另一家安徽车企。

接连被行业大佬拒收的打击,让江淮人痛定思痛:市场经济下,弱者不会被怜悯,唯有自立自强,才有实力与强者公平竞争和对话!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原董事长左延安的带领下,江淮开始二次创业,以客车专用底盘开发为发端,对标五十铃成功推出新一代轻卡,逐渐扭转局势,企业发展欣欣向荣,并缔造出江淮独特的“底盘精神”。

1996年,江淮和现代确立了合作关系。事实上,江淮前后三次与现代进行技术合作,加快了其自主造车的步伐,缩短了产品创新的进程。

作为江淮汽车重要的技术来源,1998年江淮和现代进行了首次合作,引进现代客车制造技术生产中巴。随后,双方在2001年进一步合作瑞风商务车项目,2003年启动重卡合作项目。

瑞风就是江淮与现代技术合作的的典型案例。江淮花费了100多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从韩国现代引进瑞风商务车,并且每台车还要向现代支付一定的技术提成(约1500元)。

在合作的过程中,江淮汽车从现代汽车学到很多东西,至今,一些现代汽车的退休高管仍在江淮汽车发挥作用。现代汽车也从江淮汽车身上认识了中国的汽车市场、熟悉中国企业的运作规律。

尽管江淮在其发展道路上也曾有过合资意向,甚至在2004年,江淮、现代还曾就合资进行过谈判,但最终江淮还是选择了自主造车的道路。

2002年,现代和北汽集团合资组建北京现代,生产索纳塔、伊兰特轿车。此外,华泰和江淮都是现代在中国的重要技术合作伙伴。

根据当时的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现代在中国的合资对象不能超过2家,因此新的合资对象只能在华泰和江淮之间二选一。

虽然现代SUV圣达菲出现在了华泰的产品目录上,但在2004年的北京车展上,现代和江淮联手推出A/TA909车型和A/S11.5米客车则暗示双方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2004年9月8日,江淮和现代分别发布公告称,双方同意将原来的技术合作方式扩大至资本合作方式,在2010年前按50∶50的股比组建合资公司,投资总额暂定为7.83亿美元。双方将以重型卡车为起步产品,通过不断引进和开发新产品,争取在2010年达到10万辆的生产目标。

但是,江淮和现代的合资并不顺利。一年后,现代又与广汽集团闪电签署了《广州现代商用车项目合作基础协议》,产能规模20万辆,是与江淮合作的2倍,预计总投资也增长到了12.4亿美元。

江淮和现代的根本分歧在于控制权,重点在品牌的运用上。

2004年江淮汽车销量达13万辆,位居全国第8,是国内唯一一家没有合资项目而跻身国内10强的汽车公司。

对于新的合资公司,现代希望完全控制生产、销售等关键部门,而江淮不愿意失去控制权,主张采用自有品牌,并重视自主研发。相比之下,广汽则对品牌的要求并没有那么强烈,这比较符合现代的“胃口”。

与许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不同,江淮原董事长左延安对合资的一贯态度是,一定要坚持自主品牌,可以引进资金和技术,但绝不能因此失去控制权。

这或许也是江淮长期“单身”的重要原因。

其实,当初韩国现代的轿车项目,原本就想落地江淮。但北汽以放弃控制权为代价,让江淮与索纳塔、伊兰特擦肩而过。

2006年,江淮与现代之间长达10年的技术合作告一段落,此后江淮走上了自主造车的道路。

左延安认为,国内汽车制造的发展大致分为三条路线,其一是通过合资直接引进成熟技术,把国外的品牌、技术直接拿过来用;其二是通过整合各种技术资源,“自学成材”;其三是引进技术然后消化创新,也就是日韩企业走过的路,江淮选择的就是这条道路。

在左延安看来,没有自主品牌,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就不可能实现研发模式的转变。对江淮来说,不仅要赚制造的钱,赚技术的钱,更要赚品牌的钱。

2007年,江淮与现代的技术合作结束,江淮汽车也迎来了“商乘并举”的战略转型。2007年1月,江淮轿车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首款轿车宾悦也在2007年的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随后江淮开发的部分轿车,也能看到现代的“影子”。

写在最后:

熟悉江淮的人都知道,其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抗争精神(新红军精神),这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江淮人。10多年前,“江淮现代”只差临门一脚,最终被江淮“拒绝”。如今,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深度变革,江淮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牵手大众。希望江淮汽车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官方价: 暂无信息

级别: MPV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