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纯电车穿越上海还能剩多少电?试驾吉利帝豪GSe长长长续航版

2019-09-14 浏览:1.34万 评论:14

刚见到这个长长长续航版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对这种新花样的疑惑。赶紧去找工作人员得到解答,称帝豪GSe具备长续航、长轴距、长质保的“三长特点”。然而这辆车与老款相比外形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至于质保,现在各家企业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都在针对新能源车型不断延长质保。真正能够引起兴趣的,肯定是所谓长续航,究竟能有怎样的实力?

本次试驾路线纵贯黄浦江,横跨上海7大城区,单程规划路线共计98公里,多种路况有利于验证帝豪GSe真实续航能力。每车四位乘客以及上海闷热天气下持续不断的空调,也避免了投机取巧的可能,那么就来看看GSe到底能跑多远吧。

前半段旅程我先坐在后排体验,GSe给我最大的好感在于它的第二排空间与传统的燃油车型并没有太大区别。放在当下来看,2700毫米的轴距对于A级车来说已经不算眼前一亮了,符合这个级别的主流水平。

乘坐过纯电动网约车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有些空间设计不够合理的车型,其后排地板的高度几乎要比汽油车型高出1/3以上。就算它的座椅设计感再好,但这种小板凳一样的坐姿,也是很不舒服的。但GSe就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过道处的隆起,也仅有四五公分左右。 

不过实话实说,后排乘坐的空间表现一般,座椅相对直立,但车顶又是溜背造型,身高180以上的体验者如果不往下坐点儿,头就要蹭顶了。即便是顶配车型的后排配置也有些低,除了一个USB接口以外,就没有任何配置了,甚至连后排空调出风口都没有,今天上海的气温已经达到了32摄氏度,这一路的奔波略显闷热。 

说到这你可能认为,GSe会把大量的电池组放置在后备箱中,然而其后备箱容积与燃油车型也没什么区别。随后我在资料里找到了这张电池分布图。一目了然的看到了GSe 电池分布的位置,即便电池全部铺装在了两排座椅的下方,但并没有影响到这款跨界车型的通行能力。空载状态下的最小离地间距为160mm。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后排乘坐体验,总结起来就像是刚刚反复提到的一句话:跟汽油版很像。起码从乘坐体验上来讲,GSe的这种底盘反馈与传统车型非常接近,如果不是急加速情况下发出电机工作的声音,在高架上80、90公里每小时的巡航状态下,噪音也很像汽油车低转速巡航的感受。

这种设定没有好坏之分,对于喜欢电动车的人来说,或许觉得这辆车的电动化特征太少,但对于有些从汽油车置换到纯电车型的消费者来说,或许这样的感受,能让驾驶员以及家人接受的更快更容易。

 来到前排,这台车给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中控台的纵深长度。在我印象里确实很少见有这么深的中控台,最中间位置差不多有50厘米。我想如果这部分空间如果再好好利用一下,能将2700毫米的轴距发挥的更好。

中控台上部的用料也是这个级别的主流水平,软质的糖塑工艺覆盖,上面有模拟出的缝线效果。中控贯穿了一款银色的饰板,还有一些金属覆盖件的装饰。这种搭配我个人非常喜欢,不仅显得更为年轻也更好清理,不容易留下划痕。起码要比前些年流行的大面积黑色钢琴烤漆面板强很多。 

换挡区域的设计非常简洁,除了一个旋钮式换挡以及两边的功能按键以外,中央通道的位置就没有多余的东西了。由于我们拿到的试驾车是顶配车型,大家还可以看到前端的无线充电以及座椅加热等功能按键。

下午返程的部分由我来驾驶,当你真正开上这台车以后,GSe的表现就太像一辆纯电动车了。能有这样的感觉原因很简单,就是油门的响应速度,一直以来,我都在反复强调,百公里加速的数字并不能切实的代表这辆车的动力。

因为在更贴合日常用车的场景中,或许40~80、60~100这样的中段加速能力,才能真实的让消费者感觉到这辆车动力的好与坏。在这种测试标准下,能够跑出好成绩的燃油车型并不单单靠的是动力有多强大,还有一点就是动力衔接的速度需要很快。

然而电动车就不存在这样的烦恼,只要你“踩下电门”,动力就会直截了当的传递到轮上,所以当你拿到一款官方加速9秒开外的电动车时,其实你能体验到的动力,要与8秒5的汽油车更接近。

最终当我们返回酒店,里程显示共行驶220公里,而显示的可续航里程下降了约240公里左右。可以说这样的表现是值得称赞的,一方面证实了,这辆车的综合续航能力可以达到400公里以上,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辆车的续航里程显示,是值得你信任的,不像有些电动车会出现跑1公里续航掉2公里甚至更多的尴尬情况。当然,这次的续航能力仅代表本次试驾活动。

至于跑完220公里需要用多少电费呢?如果在你有私家充电桩的情况下,大概只需要16~18元左右,就可以将现在这辆车充满。并且支持快充的GSe,可以在大约半个小时完成接近50%的充电工作。对于这样一台颜值在线,真实续航里程又能满足日常需求的小车,你怎么看呢?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