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满嘴历史味道 回顾十大不复存在的经典赛事

2016-09-27 浏览:2.74万 评论:6

汽车运动对汽车发展史起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便大型赛事是那么的“烧钱”,很多厂商仍不留余力地在赛车上投入更多的研发精力。客观地讲,比赛是检验汽车技术可靠性的必经阶段之一,就像不逼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只有在极端环境下,才能发挥出真正水平,而那些成功“熬”过来的汽车技术则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除了这些客观的元素,精彩的赛事也成为了汽车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面这张图片讲的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乔·西费尔特和布莱恩·雷德曼驾驶保时捷 908/03拿下1970年Targa Florio大赛的胜利。也许不提起来车迷根本不会刻意去搜索Targa Florio的资料,毕竟这项经典赛事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F1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甚至彼岸的纳斯卡也知道,却存在过一些经典而又伟大的赛事,消失于历史轨迹中,你不中去打听可能就真没机会去了解。为此,啊车君列举十大不复存在的经典赛事,示以致敬。

从A点到B点的比赛方式太正常不过了,只是从北京到巴黎的话会不会远了点?(总计16000公里的路程,明显不止一点)真有这么一场赛事的路线就是从北京到巴黎。这场拉力赛最初由法国当地报纸《Le Matin》在1907年3月份提出,出乎意料得到各国赛车手的热烈响应,短短几天内吸引了多达25支队伍报名参加。由于当时的北京仍处于清朝政府的统治,“汽车”刚刚问世不久,清朝高官对陌生的事物一向敏感。因此,欧洲各国公使馆与清朝外交部官员进行了几番交涉(此处省略一万字),最终在参赛者取得了途径蒙古的通行许可证。

1907年“北京-巴黎”拉力赛路线图

也许是人力物力匮乏的原因,25支队伍最终只有5支队伍到达北京。这5支队伍中,其中一支名为“意大利7升队”(Italian 7 litre),由一位著名赛车手兼旅行家唐西庇奥尼·博盖塞领队,他在这之前就有过在长途拉力赛方面的传奇经历,曾多次驾车横贯中南欧,并于1900年独自完成过一次穿越波斯、中亚和西伯利亚的探险活动。事实证明,有经验有阅历才够本,意大利7升队最终花了62天时间到达巴黎,取得第一名。

你想象一下,汽车刚问世不久的1907年,很多道路上几乎没有“路”可走,汽油需要骆驼一路载运,遇到无铺面道路或机械故障时,必须由人力拉车,据说其中一支队伍还在戈壁沙漠中遇到流沙,幸好被当地居民救了回来。

次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随行记者路吉•巴兹尼(Luigi Barzini)出版了一本《北京到巴黎》(Peking to Paris)书籍,其中用了数百张图片记录下整个比赛过程。

虽然这次北京-巴黎大赛没有延续下来,受其影响,汽车爱好者的激情被带动起来了,纷纷举办类似的比赛,从纽约往西走跨海到巴黎的“大赛车”(Great Auto Race)就是效仿它的。为了纪念这场的伟大征途,在1990年成功举办了一场跟当年基本相反的方向——伦敦到北京的汽车挑战赛(London To Peking Motor Challenge)。2007年5月,130辆古董车以1907年时的路线,从北京出发前往巴黎,纪念1907年的赛事100周年。

1997年,时隔90年第二次开启从北京到伦敦的汽车拉力赛,94台老爷车从中国出发,经过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及意大利,最后由英国人Phil Surtees及John Bayliss开着一辆1943年出厂的吉普车摘得冠军。2007年5月,130台老爷车走1907年同样的线路,纪念北京-巴黎百周年纪念日。

说起素有”El Maestro”(大师)之称的F1车手胡安·曼纽·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你也许知道他统治了F1赛事第一个10年,赢得了5届F1冠军,这一项纪录一直保持了46年(舒马赫破了这项纪录),方吉奥分别在自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梅塞德斯·奔驰和玛莎拉蒂4支车队赢得冠军这一事迹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其实,在F1之前,他已经在阿根廷一些赛事中崭露头角了,这里要介绍的Gran Premio Internacional del Norte(即Grand Prix International North)就是其中一场。

这场国际大赛在1940年举办,路线从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利马、秘鲁,再原路返回,方吉奥用了整整109小时赢得这场长达6000英里(≈9656km)、超过13个赛段的比赛。

北方国际大奖赛线路图

大赛定下的线路,需要穿越城市、平原、森林、沙漠以及充满悬崖陡壁的狭窄山路。这不仅对整车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更加考验驾驶者的身心。“92台车辆参赛仅32台完赛”的现象也说明了比赛的难度,方吉奥这段传奇之旅也被许多人认为是远赴欧洲之前的最大成就。

克利夫兰大奖赛是Champ Car World系列中的开轮式比赛,选址于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伯克湖畔机场。2006年6月25日迎来这项赛事25周年,与此同时Champ Car World系列赛事被并入Indy赛车联盟中,克利夫兰大奖赛最后一场比赛在2007年举行。后来,联盟曾试图在2010年重振赛事,却协调无果。

克利夫兰大奖赛线路图

每当克利夫兰大奖赛开赛之前,伯克湖畔机场需要关闭一周来精心维护跑到,确保赛车能安全地在赛道上高速行驶。即便如此,从车手的反馈和现场情况来看,这条“飞机跑道”还是非常难对付的,第一回合事故率最高,很多赛车在这一回合就淘汰出场。

据分析,克利夫兰大奖赛鼎盛时期票房收入在30-50万美元之间,这种形式有效地推动俄亥俄州东北部的经济发展。由于美国地区没有其它活动是在一个飞机场举办的,克利夫兰大奖赛正是凭这点成为大家尤其是美国人值得回顾的一项经典赛事。

真正意义上的首届拉力赛在1900年英国举行,全程长1600公里,但你知道路程最长的拉力赛是哪一次吗?答案是在1968年举办的从伦敦到澳悉尼的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第二届在1977年举办,1993年举办第三届以庆祝其25周年纪念日。

也许不少人疑问,从伦敦到悉尼的拉力赛,怎么跑?可能存在个误区,目前我们所说的汽车拉力赛其实是分赛段进行的,就像著名的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一样,不可能将赛车从巴黎一路开到达喀尔,而是按照每年不同的赛程线路进行。从伦敦到悉尼,单从7000英里、横跨11个国家的距离来说就相当疯狂了。

为什么会有人想到组织这场比赛呢?1967年的英国正遭遇一场经济危机,英镑贬值使其全国上下忧心忡忡。在某一天的午餐桌上,《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老板Max Aitken和两位编辑主管Jocelyn Stevens和Tommy Sopwith正在商讨举办一个活动,首先是可以让《每日快报》倾力赞助,其次要对外的充分展现英国在工程领域的实力,以推送英国出口销售的状况,但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借此来带动国家的激情和士气。

奖金由《每日快报》提供,设定了10000英镑冠军奖,3000英镑亚军奖,2000英镑季军奖以及2000英镑奖励给排名最靠前的澳大利亚人(也许是终点定在悉尼的缘故),由《每日电讯报》 (Daily Telegraph)及其老板Frank Packer(一位热衷于推动拉力赛事发展的商人)承诺支付。

由8个人组成的组委会建立一套适当却又富有挑战性路线。其中一位组织者Jack Sear曾是赛车手,他制定了一条横跨11个国家、长达7000英里的路程。首届比赛最后,Andrew Cowan、Colin Malkin和Brian Coyle驾驶一台Hillman Hunter最先抵达悉尼,耗时46天。

戴通纳海滩公路是Stock Car Auto Racing和NASCAR的举办地之一,但这条赛道最初并不是因为举办赛事而为人们熟知,而是作为15次全球陆地速度纪录诞生地而著称。赛道起点位于美国A1A高速公路,如果你有兴趣前往一探究竟,一位商人在起点处开的一家叫“Racing’s North Turn”的餐厅恐怕是最明显的标志了。整条赛道全程为5.1公里,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被延长至6.8公里。

若有说起陆地速度纪录诞生地,故事可就多了。例如,在1927年3月29日,Henry Segrave驾驶一台Sunbeam 1000HP Mystery在戴通纳海滩上飙至203.79mph(327.97km/h),创下当时世界陆地速度纪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辆极速破200mph的汽车。

1950年,一条贯穿整个美洲的泛美高速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随着墨西哥段的竣工而完成,拥有约48000公里使其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的高速公路。为了庆祝这段高速公路完工,墨西哥政府创办一项拥有9个赛段、历时6天才能完成的卡雷拉泛美拉力赛(Carrera Panamericana),路线是从墨西哥的一头开到另一头,全长超过3300公里,其实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吸引全世界目光,便于招商引资。

卡雷拉泛美拉力赛线路图

第一年比赛在1950年5月举行,吸引了全世界各种类型赛事车手的参与,尤其吸引到美国NASCAR车手的注意,因为起点处于跟美国德州的接壤处。最终,前四名被美国选手包揽了,Hershel McGriff驾驶Oldsmobile 88摘得第一,平均时速142km/h。



第二届比赛的两起重大事故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组办方不得不重新拟定赛事规则。1953年,第四届卡雷拉泛美拉力赛规则再一次进行细分,跑车组和房车组各按排量进化成了两个分组,跑车组分为1600cc以下和以上组别,房车组则为3500cc以下和以上组别,这也是为了应对数量越来越多的参赛者。



1955年,赛车史上那一场勒芒的严重事故(奔驰300 SLR 20号车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撞毁,碎片掉落人群,造成车手Pierre Levegh和83名观众死亡,超过120名人员受伤)使得第六届泛美拉力赛没有如期举办。

安全方面,卡雷拉泛美拉力赛并不见得乐观。据统计,平均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选手能够完。与通常的赛道不同,由于距离过长很多发生事故的选手在事故发生数小时后都得不到救援。赛事5年期间死亡27人,加上安全规范跟不上赛车技术的发展,导致赛事不得不停办。

1988年,卡雷拉泛美拉力赛演变成一项7天3200公里的比赛,很多路段依然按照原始赛事设置,由公开路段和部分特殊封闭赛段混合组成,分为10个组别。参赛车辆大多以老爷车为主,动力则向NASCAR看齐,大多搭载超过500PS的V8发动机。



国际越野赛事,你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达喀尔拉力赛(Paris-Granada-Darkar Rally),但还需要知道一项由骆驼烟草和路虎汽车联合举办的骆驼杯锦标赛(Camel Tropy)。



骆驼杯锦标赛线路图

举办骆驼杯锦标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参赛者的越野技巧和4×4卡车及其装备性能,比赛以野外探险生活为主,没有名次及奖项,只提供一张完赛的证书。如此看来,骆驼杯锦标赛某种程度来说还不能称为“比赛”。至于路线,几乎是跑遍所有“环境恶劣”的地方。遗憾的是,起源于1980年的骆驼杯锦标赛在2000年正式结束。



既然不设立奖项,那缺乏竞争会是导致骆驼杯锦标赛举办不久的关键原因,即便这项富有挑战性的比赛从不缺少参与者,没有足够的商业支持也没法走太远。在1999年,路虎汽车声称“此项活动已经远离路虎看重的探索精神”,宣布退出赞助。这次宣言饱受质疑,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资金,因为2000年路虎在新东家福特资助下,又热闹地举办了一场类似骆驼杯的赛事,两年后陷入经济危机又停办了,路虎随即被转手给塔塔集团。



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扬名在外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纽博格林是车迷心中的圣地,二是恰好一天24小时的时间概念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在早期,在纽博格林举办的耐力赛,时间跨度甚至有过36小时、84小时乃至96小时。



Marathon de La Route是法语名称,英文译为Marathon Route,直译成马拉松赛似乎不太适合,此马拉松非彼马拉松,Marathon Route另外一个名称或许更贴近其性质了——纽博格林84小时耐力赛。继列日(比利时大都市)-索菲亚(保加利亚首都)-列日马拉松和斯帕(比利时小镇)-索菲亚-列日汽车拉力赛后,纽博格林84小时耐力赛于60年代举办,赛道结合了纽博格林南、北环。值得一提的是,前文说道更长的纽博格林96小时,也是出自这项赛事——1971年用一场长达96小时的特别版本来欢送最后一届Marathon Route。



大家对于这项赛事的印象可能源自马自达转子发动机的故事。在1968年8月21日,两辆Cosmo Sports参加了比赛。比赛过程中,两辆保时捷和一辆蓝旗亚领头,两辆Cosmo Sports紧随其后。在第81小时,离比赛结束仅剩3个小时,Cosmo Sports后轴突然受损、后轮脱落,导致赛车不得不在跑道的一端停下,另一辆则取得第4名。从结果来看,转子发动机在长达84小时的耐力赛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Targa Florio明显比前面赛事知名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Targa”一词被伟大的保时捷911车系沿用至今,当被问及911 Targa的历史,必定会提及这场上世纪20年代中期的伟大赛事。在勒芒24小时耐力是和Mille Miglia拉力赛还没成形(F1前身国际方程式式也正处于萌芽阶段),Targa Florio成为车迷追棒的焦点赛事,称其为赛车的摇篮也不为过。



1906-1911年和1931年Targa Florio 148km路线图



1932-1936年和1951-1977年Targa Florio 72km路线图


“Targa”在古罗马语中“武士的盾牌”的意思(奇迹地契合保时捷盾牌标志),而在意大利语中,它代表着用汽车进行的长距离比赛。Targa Florio起源于1906年,实质是一项开放式民用公路赛,选址于美丽的西西里岛城市巴勒莫周边的山区。最初的路线是车手及其赛车需要跑遍西西里岛的所有山路,不过由于赛程过于漫长和紧张,数次修改后的赛道单圈长度被缩短为148km,后来被减半成环绕圣·塞尔瓦多山区的72km,起点和重点设在塞尔达(Cerda),赛车手要在这样崎岖不平的山路跑上整整11圈。

Targa Florio由一位叫文森佐·弗洛里奥(Vincenzo Florio) 的车手兼赛车工程师创办。作为那时代欧洲最艰难的赛事,第一届Targa赛程达到了446km,虽然如今看起来似乎很短,想想那时仍停留在“石器时代”的汽车,加上赛道包含无数的高落差发卡弯,海拔也不断在变化(落差幅度最大600米),地中海天气变化无常(这种条件即便是现在汽车跑起来也有点顾虑),对于车辆性能和可靠性是巨大的考验。首届比赛由本土车手Alessandro Cagno赢得冠军。



Alessandro Cagno (1883-1971),1906年第一届Targa Florio冠军

Targa Florio赛道有一条极具观赏性、长达6公里的大直道,这就成就当年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布加迪等性能机器飙至300km/h速度的传奇故事。当年为了便于管理,所有赛车都要入籍并挂上民用牌照,造就了每台赛车都拥有收藏的价值。此外,我们现在赛车技术和战略分析大都通过试车录像实现,这种做法的源头,就是保时捷工程师在当年Targa Florio赛车上首次安装胶片摄影机,为了看录像提高车手成绩。



阿尔法·罗密欧 8C-2300 Monza在1931-1933勇夺三届冠军

由于潜在的安全问题,最后一届国际赛事的Targa Florio在1973年举办,随后转变成一个区域性赛事,直到1977年迎来了真正的停办。



保时捷Targa Florio海报

保时捷在这项伟大比赛拿下11个冠军头衔,高居榜首,他们也为当年的神勇战车们制作一张张精彩海报,上图示展示两张,左图是乔·西费尔特和布莱恩·雷德曼驾驶保时捷908/03型赢得了 1970 年的比赛;右图是赫尔波特·穆勒 和吉斯·冯·伦内普驾驶保时捷911 Carrera RSR在1973大赛中取胜。保时捷给911装上装有漂亮的可拆卸玻璃顶和硬质防滚后窗,取名为911 Targa。至此,谈及Targa 车款,足以见其在车迷心中的神圣地位。



稍微对汽车运动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名声至今不减的千英里大赛(Mille Miglia),作为上世纪举世闻名的国际赛事,Mille Miglia是赛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阶段。

1926年,两位热爱赛车的意大利年轻人Aymo Maggi和Franco Mazzotti决定要创办一场富有布雷西亚(Brescia,意大利北部城市。在米兰以东阿尔卑斯山南麓的谷地南端,紧邻意大利北部水城米兰)当地特色的大型赛事,灵感源自他们两个人每个星期都要开着自己的爱车一路跑到米兰。在经纪人Renzo Castagneto和汽车记者Giovanni Canestrini的帮助下,核心团队组成,Mille Miglia渐已成形。



原规划其实是一条跑道式循环赛,经过讨论,他们决议利用一条现成的遍及半个意大利半岛的路线——由布雷西亚出发到达中途站首都罗马后再沿另一路线返回布雷西亚。Franco Mazzotti注意到规划下来的路程长1600公里(1000英里≈1609.344公里),刚好一千英里,于是命名为Mille Miglia。



1957年的Mille Miglia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一辆法拉利290MM赛车失控造成包括车手、助手和十二名围观的观众死亡,赛事被迫叫停。



1957年,保时捷550 Spyder 量产车出现在最后一届Mille Miglia公路赛的起跑线上,车手温别尔托·麦格雷利 取得了所在级别的胜利,总排名第五。在 1600毫升GT组别中,保罗·恩斯特·斯塔里和赫尔波特·林格搭档,最终,斯塔里驾驶的保时捷356A Carrera GT夺得了冠军。

直到 1977 年,纪念Mille Miglia赛车风华的1000 Miglia比赛才重拾旧时道路,再度复办。1984 年起,1000 Miglia 开始每年规则举办,不同於当年激烈的竞速路赛,再度举办的 Mille Miglia只邀请当年曾参加过 Mille Miglia 的古董赛车参赛,成为当代最充满乡愁、念旧和古典华丽气息的车赛。



“事实上,Mille Miglia 不仅对汽车制造的工艺和科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更是真正孕育赛车冠军们的竞技场。我参与过 Mille Miglia二十四场赛事的每一场比赛,即便是Alfonso de Portago 在1957年罹难的那一场悲剧让我震惊,但我依旧觉得 Mille Miglia是赛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诉说著属於我们时代最浪漫美丽的故事。”,这段话,出自恩佐·法拉利之口。



从1977年起,该项赛事转为老爷车比赛,全程1000英里,从罗马出发到布莱夏折返,途径圣马力诺共和国,最后回到罗马。新时代Mille Miglia俨然成为一场缅怀历史、速度,却又优雅古典的嘉年华。

结语:无论是技术、还是文化,这些经典而又伟大的赛事是推动汽车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