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你知道80年代, 日本车的感性工学设计吗?

2018-08-16 浏览:3971 评论:1

如今产品的设计必须反映人类的情感,过去冷冰冰的机器反映的只是工程师的思维。通常,产品在开发的时候大致分成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技术是用于生产的,主要是产品制造相关,这是比较巨像的。软件部分则包含设计,销售,服务,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在日本,有一个专业叫做“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第一次出现这个词汇是1986年10月,当时马自达汽车董事长山本健一在密歇根大学提出的。马自达从此也走上了一个与其他品牌截然不同的设计之路。在中国“感性工学”这个词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感性设计。 

由于产品质量在物理特性上具有绝对的比重,因此不可能在没有硬件技术的情况下成功开发感性产品。在过去,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绝大部分是因为其技术和物理特征,因此谁拥有了硬件技术,谁就能够率先获得市场领导地位。然而,随着硬件竞争的加剧,物理功能的平衡逐渐打破,其他标准的竞争加入进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对情感工程进行研究。

然而,西方当时却不太赞成这种“感性工学”理论 。原因是它容易给消费者带来一种虚假的印象。比如这辆车明明没有那么性能,但是由于外观动感,消费者会觉得它真的性能。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解和欺骗。

根据不同的设计,比如前风挡玻璃的大小,A柱的粗细程度可以感觉出这辆车是否有一种厚重感。甚至是车辆喇叭的声音的浑厚程度,也可以区分出不同级别的车型。

日本汽车就把“感性工学”理论发挥的很好,从电子产品到汽车,感性基因被加入其中。1972年第一代思域上,我们能够看到比较可爱的圆形的大灯,细长的A柱。整体设计给人的感觉是精致的,可爱的造型。这种造型会让消费者觉得它是省油的。因此上世纪8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日本产品特别是汽车,在美国大行其道。

思域在1972年首次登上国际舞台,首先推出的3门和5门的两厢车型,最开始并没有在美国生产,而是日本生产出口美国。当时1971和1973年两次石油危机,让日本汽车抓住了机会。思域被认为是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象征,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成为美国最流行的汽车之一。

第四代和第五代车型是思域的鼎盛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在全球销售。特别是第四代思域CRX具有独特的操控,其独特的设计使其与其他制造商的车辆明显区别开来。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情况,就是大家开始认为,日本产品,是廉价和实用的形象。这也是后来本田要推出高端品牌讴歌的主要原因。 

从1990年开始,日本汽车开始表现出情感设计。最具代表性的车型是日产300ZX和马自达的MX-5 Miata。这两种型号有不同的开发背景,他们都是小型双门轿跑车,经济省油的同时,也把造型和驾驶放在了第一位。

日产Fairlady 300ZX在国内被称为“尼桑淑女”。其最初车型可以追溯到1963年,当时的日产很多车型还在使用DATSUN(达特桑)标志。到1990年,光美国就有100万台“淑女”。今天介绍的日产Fairlady 300ZX属于第四代“淑女”,代号为Z32。

它是日产历史上第一款采用了CAD设计的车型,它C柱的造型是最迷人的,至今依然性感,丝毫不觉得过时。

马自达MX-5 Miata也是当时日系车的代表车之一。 马自达MX-5采用了软制顶篷构造,几乎所有车主都将自己的MX-5以敞篷状态驾驶,这是该车最惹人喜爱的其中一面。另外,前翻灯的设计更是画龙点睛,增加了这款小车“活泼的性格”同时延续了跑车的经典元素。

通过优秀的物理硬件,可以使产品在初期迅速打开局面。但为了使其更具吸引力,产品的设计就必须反映人类的感性认识。而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设计。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